中新财经柳州9月3日电 (林浩 朱柳融 锺建珊)谁也没有想到,曾经酸雨泛滥的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会成功实现“华丽转身”,由“酸雨之都”变成中国新型工业城市发展的典范,不仅工业有序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也独树一帜。
在柳州生活了50多年的农民朱海生永远也忘不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一直把下雨当作“害虫”。“那时候种菜最怕下雨,一下雨我们就得用清洁的水再淋撒一次菜,要不然菜叶子统统发黄,甚至烂根死掉。”朱海生说。
彼时,以重化工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推动了柳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酸雨也成为当时的“常驻之客”。据当地一份监测数据显示,从1985年到1995年,柳州市酸雨频率最高曾达98.5%,最严重时PH值低於4,被列为中国四大酸雨城市之一。
“那时候柳州有很多‘白头山’,因为空气污染严重,雨水PH值偏低,植物根本没有办法生长。市区内大到铁架桥,小至市民的自行车,被酸雨淋过後用不了多久就会生锈,我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从事环保工作20馀年的柳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覃国琴告诉记者,据官方估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酸雨给柳州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元人民币。
因污染饱受诟病,21世纪初,一场“要柳钢还是要柳州”的大讨论在柳州市民众间曾经热烈展开。广西最大的企业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和几家大型重化企业处於城市的上风方向,它们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给下方的柳州市居民带来了很大危害。
最终,这场争论的结局是“既要柳钢也要柳州”。从此,以柳钢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带头节能减排,积极处理各种污染,柳州工业的“变形之路”也由之开始。
柳钢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张艾红介绍,2001年,柳钢投入近50亿元的环保节能资金,用於完成技术改革及环保治理。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自主研发了烧结烟气氨法脱硫技术,杜绝二氧化硫的外排,还建设了3个废水集中处理站,每年可循环利用废水5000万吨,占柳州市工业用水量近1/3,循环利用率达98%以上,基本实现零排放。此外,企业还尝试利用馀热节能发电、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覃国琴说,为控制酸雨污染的源头,柳州市环保部门与重点污染企业签订环保目标责任状,逐步淘汰沸腾炉,改变燃料结构,在城市中心区停用一切用煤的工业和生活锅炉,采用清洁工艺和燃料。“我们还通过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将一批重污染企业迁出市区,让企业在搬迁改造中提升环保能力,并对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生产线采取关、停、并、转措施。”覃国琴说。
经过近20年的环保治理,如今,工业还在飞速发展,但柳州的“工业气息”似乎越来越淡。原先刺鼻的气息没有了,漫天的飞尘没有了,横流的污水也没有了,灼人的酸雨也无影无踪。碧水蓝天、四季花开不断已成为柳州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曾一度消失的白鹭也重返百里柳江上空。今年7月,柳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天,优良率逾93%。
受益於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柳州又做起了“旅游城市梦”。柳州市旅游局规划科副科长刘婷告诉记者说,生态旅游和民族风情旅游正在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方式,今年上半年,柳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逾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百亿元人民币。柳州市正朝着绿色旅游和工业生产齐驱并进的方向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