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旅游资讯

武功山的“福”写意

2014-08-11
来源:香港商报

  

武功山金顶.

  太极宫遗址

武功山的“福”写意

  武功山,历史上曾与衡山、庐山并称江南三大名山,明朝人刘鉴在《武功记》里面写到:“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跨袁吉,屹立最高……乃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也。”武功山以1918.3米的海拔,号称江西境内第一高峰,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宜春市和吉安市三地交界处。三地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生活在武功山周边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把武功山当做心目中的一座圣山、“福山”,是祈福消灾的神圣场所。

  祈福敬天自古流传

  赐福桥(摄影:曾博文)

  1300年树龄的银杏树(周淑珍摄)

  武功山曾是宗教圣地,被佛道两教视为“洞天福地”,“武功山”的命名和道教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山上至今依然留存部分文物古迹,并发现了全国最大的道教遗址群,构成武功山丰厚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页。远在东汉时期,道教祖先葛玄、葛洪就在此修道炼丹,以求长生成仙;西晋又有武氏夫妇等在此养生;三国时吴国大将罗霄也在此隐居,故整个山脉以此命名为罗霄山脉。此后,来此许愿、祈福、养生、修道等的香客信士络绎不绝。一则景色绝佳,有仙则名;二则山势巍峨,古人认为离天最近,与上天沟通能“快登天庭”,许愿自然就能最快地得到回音和庇护。

  据明朝翰林院庶吉士张程编写的《武功山志》记载,安福知县遇到天旱,率民众登山求雨的就有三次,分别是宋理宗年间,明嘉靖年间和明万历十七年。宋徽宗皇帝还特意加封武功山为“冲应真君”,“肆加褒崇,特建封号,尚祈歆怿,永福此邦”。可见,上至朝廷,下至县官和黎民百姓,在武功山祭天祈福由来已久,影响深远。人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要到武功山祈求一番,民间叫“朝武功”。武功山周边民众对天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可见一斑,从安福上武功山的几条大路的名字也可以印证:西面经从钱山上武功山的路叫朝天路;东边经宜春从文家上武功山的路叫朝圣路;南面经赣江从泰山上金顶叫朝仙路。

  在武功山周边,人们大量供奉的有一个主管“福”的菩萨,这菩萨也有真实原型。刘像,唐代蜜湖(今安福县枫田镇)人。历任安福县令、职方员外郎、颖川团练使等官职。因屡次提出治国之策,抵卸吐蕃入侵骚扰,被封为“益国公”。任安福县令时,为政勤恳,经常深入农家关心农事,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深得百姓爱戴。县人怀念其德,立庙祭祀,尊为福主菩萨,也表达了对幸福的追求和企盼。

  福山福水福中人

  武功山的茂林山水间,有一处三天门太极宫遗址。太极宫是武功山最重要的道教场所,是道教鼻祖葛玄来武功山首开道场的地方,历史上规模宏大,香火十分旺盛。宫前保留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名曰“赐福桥”,桥面宽2.6米,高3米,跨5米,工艺精湛,美观大方。游人过桥来能得到葛仙的赐福,寓意十分明显。

  行至图坪庵遗址区域,即现在箕峰景区入口,有一个体形较大的香炉,匾额上书“一路福星”四个大字,愿望亦十分美好,据考测,这里之前应有大的宫观,现仅遗留墙脚。此处有唐朝始栽的两棵银杏树,至今已有1300年,《武功山志》中记载,“东华西实,来年易之”,即今年东边的树开花,西边的树结果,明年则互换过来,很是特别。

  在广济宫遗址等处,也有“福自天申”的石构件等各种丰富的福文化遗迹。“福自天申”寓意福从上天祈祷而来。在武功山,“天”不是简单的上天之意,而是代表大自然及其运行规律,即所谓的“道”。人们要遵循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在尊重自然规律当中得到幸福。

  武功山连绵十万亩的高山草甸、红岩峰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堪称江南三大绝景,令人神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的高山草甸海拔之高,面积之广在世界同纬度名山中都是绝无仅有的。10万亩草甸绵绵于海拔1600多米以上的高山之巅,穿云入雾,南方人无需远赴边陲,便可领略北国风光,被专家称为“奇山伴草甸,天下一绝。”天地造山,山水纳福。这种仙境般的风光,也为“福山”之意增添了梦幻色彩。在武功山,走过朝仙古道、赐福桥,看过三天门宗教遗址群、玉皇殿、古坛遗址、“仙迳”石刻、观音庙、江南树王、快登天庭等蕴含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景点,祈福,如今仍然是人们来到武功山必做的事情之一。山势巍峨,离天最近。祈愿求福,离心最近。从无怪乎山下安福县的人们也要说:“来安福武功山,游五福山水画。”

  (香港商报记者 黄颖 郭美勤)

[责任编辑:劉宇婷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