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水泡麵官兵:已能喝淨水
「解放軍災區渾水泡麵」事件經環球時報和中國之聲的報道後掀起熱議,事件最終以環球時報編輯道歉收尾。8月4日,據中國之聲記者王遠報道稱,震中龍頭山鎮的龍泉中學目前食品匱乏,只能吃外面輸送進來的泡麵,地下水和自來水因為地震水質現在比較渾濁,目前救援人員只能用渾水泡麵做飯。8月5日,環球網發稿「救災部隊:渾水泡麵不屬實勿輕信傷害前方士氣」,對於「渾水泡麵」情況予以否認。8月6日6點41分、8點06分,中國之聲特別報道部連發兩條微博稱「渾水煮面」屬實,「部隊要求只吃面不喝湯,他和同事都吃了。」9點8分又轉發了一段視頻。隨後,9點25分,環球網要聞部副主任郝珺石致歉,稱「部隊確實吃了渾水泡麵」「我取的標題輕易的否定了一切」。環球網官方微博刪除相關報道。
官兵夥食已有保障
記者8月6日中午11點趕到「渾水泡麵」發生地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中學,此時成都軍區的後勤官兵們正在忙著準備午飯。在龍泉中學駐紮的成都軍區後勤部隊官兵證實稱,他們的確用渾水泡過面,是用學校對面河里的水,因為當時道路不通,還沒有淨水設備拉進來,也沒有礦泉水和桶裝水,所以只能直接喝沒有處理過的渾水。目前,在學校附近已經有一輛淨水車,所有官兵都已經喝到了淨水,無需再喝渾水了。
垮塌山體噬村 50餘人被埋
通往震中主通道被打通
雲南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村的甘家寨組一居住點在地震時被垮塌山體整體掩埋,龍泉村村主任6日表示,有50多人被山體完全「淹沒」,險情發生後,武警官兵迅速前往救援。據悉,截至6日15時,到場官兵與當地村民共同搜尋出8具遇難者遺體。
緊急救援甘家寨
據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消息,8月6日,救援部隊在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村甘家寨搜救過程中,消防搜救分隊接當地村幹部反映,該村有28戶,地震發生後引發大面積山體坍塌,造成大量房屋和20餘台車被埋。接到前方部隊報告後,前方指揮部立即派出168人,攜帶救援裝備和2條搜救犬,緊急趕赴甘家寨實施救援。截至6日15時,到場官兵與當地村民共同搜尋出8具遇難者遺體。目前搜救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龍泉村村主任邵發平向媒體介紹,甘家寨分三個自然居住地,中間的一個被滑坡的山體吞噬,連同在山坡上摘花椒的以及在家中的,一共50餘人被埋,據悉,村里其餘的100餘人已經轉移。記者了解到,因整個村莊完全被掩埋,救援工具的缺乏使得甘家寨的村民無法展開自救。而且通往甘家寨道路破壞嚴重,最早於5日到達甘家寨的救援隊因救援裝備的缺乏同樣無法展開救援。
重災區公路全線通車
昨日15時,經過武警交通五支隊65個小時的晝夜奮戰,由巧家縣通往震中魯甸縣龍頭山鎮的救援通道徹底打通。至此,地震後被阻斷的昭巧公路全線恢復通車,通往重災區龍頭山鎮又多了一條人員救援和物資運送通道,這也大大緩解了由魯甸縣通往震中的交通壓力。同時,這也標誌著魯甸地震重災區巧家縣到龍頭山鎮、魯甸縣到龍頭山鎮、魯甸縣到火德紅鎮、巧家縣老店鎮到牛欄山堰塞湖四條主要大通道全部被打通。在巧家縣前往牛欄山堰塞湖的通道上,部隊也在全力拓展堰塞湖排險通道,同時為盡快實施堰塞湖排險提供交通保障。據正在一線指揮部隊救援的交通五支隊支隊長張權年介紹,部隊下一步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保通這些救災幹線公路的基礎上,按照聯合指揮部統一部署,打通由鄉鎮通往各個受災嚴重村組、寨子的道路,確保救災工作無死角。
遇難者增至589人
記者6日從雲南省民政廳獲悉,據民政部門統計,截至8月6日10時30分,地震造成108.84萬人受災,589人死亡、9人失蹤、2401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12.91萬間嚴重損壞,15.12萬戶46.61萬間一般損壞。據了解,死亡人數迅速攀升的原因是偏遠地區村寨在地震中有大量山體垮塌,連日來通訊嚴重不暢、道路嚴重受阻,部分村寨幾乎整村被掩埋,僅幾戶村民幸存,救援力量到達後才得以進行詳細統計。另外,一些村寨中外來務工人員多,核實工作量大。目前,地震災情核實工作已經覆蓋受災村,正全力加強偏遠地區的救援工作。
未現重大傳染病疫情
另據記者6日從雲南省疾控中心獲悉,魯甸地震災區尚未發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災區正全面開展防疫工作。雲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陸林介紹,魯甸地震災後疾病流行風險總體較高,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染病,如痢疾、甲肝、傷寒等,目前震區尚未發現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截至6日上午8時,已有249名專業防疫人員到達地震災區,並駐點開展防疫工作,重災區魯甸縣龍頭山鎮、火德紅鎮每村都有一名專業防疫人員駐點。防疫人員正開展災後疾病流行風險評估、災民症狀監測及飲用水安全偵測等工作。
醫療資源充足救援有保障
記者6日前往魯甸縣人民醫院看到,十幾輛救護車停在院子,有貴陽的、宜賓等地的救護車趕赴幾千里來到了這里,醫生護士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救助重症病人。院長陳敏在門口不斷的接著電話,交待著各種事情。不知道什麼事情,他大聲講到「車開不進去怎麼救人,給我想辦法!」來自貴陽、宜賓的醫療救援隊於4日淩晨就已到達魯甸。從河南、宜賓、青島等地的運送的醫療物資也源源不斷的運送過來。管理後勤物資的左醫生告訴記者:就現階段的傷亡情況來看,醫療物資是有保障的。魯甸縣世紀大道的煙廠現已存儲了4卡車的醫療用品。
天使齊聚魯甸為生命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姜醫生與同事4日淩晨3點便抵達了魯甸縣,稍作休整後便前往震中救助受災群眾。由於道路不通,便徒步幾個小時!最忙碌的時候近3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剛開始救災物資十分缺乏,一天只有一頓餐食,這一頓餐食還是兩個人一盒的速食麵!缺水嚴重的時候幾個人喝一瓶水!貴陽的潘醫生一行8人於5日到達魯甸,來不及調整路途的勞頓便開始到醫院報到,與同事開著他們的救護車就奔赴災區了。護士鄭嬌,三天沒有離開醫院半步,最多的時候休息了兩個小時,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
英雄齊聚魯甸獻愛心
去醫院的路上,記者遇到了從陝西趕到魯甸的陳先生,他帶來了一次可供300-400人吃飯的餐車。昆明的劉大哥透過帖吧,開著自己的車與帖友免費運送救災人員。家住魯甸縣的王大姐,每天開著車帶些孩子運送著從外地過來的救災人員。她給我講到:災區人現在缺水,缺吃的,缺衣服,等等……因為他們的家沒了!希望其它地方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幫幫這里。
我想比起災難中冷冰冰的數字,這些感人的事情會讓大家的心里更暖一點。這些在他們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想體現的才是中華民族在面對災難時的團結一心與眾志成城,我想這樣的民族才是真正崛起於東方的雄獅。本報駐云南記者張敬文
堰塞湖險情料周內消除
許多地震其實都會伴隨一些次生災害,堰塞湖就是次生災害當中相當嚴重的一種。魯甸地震造成了牛欄江、紅石岩電站取水壩處山體塌方,形成了堰塞湖。受這個影響,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威脅。據國家防總前方工作組介紹,截至昨日14時雲南魯甸紅石岩堰塞湖的水位是1176.42米,比5日的2點時段上漲了1.82米。目前蓄水量大概是5600萬立方米,相當於一個中型的水庫。
解放軍:三天見效五天消除
武警水電三總隊七支隊經過全面勘查發現,堰塞體位於距紅石岩電站大壩下遊約600米處,高83至96米,頂寬75米,底寬上遊一側286米,下遊一側78米,堰塞體大約1200萬立方米,最大庫容2.6億立方米。武警水電三總隊七支隊總工程師覃壯恩稱,如果不盡早處置的話,畢竟2.6億的水在上面,一旦引起潰決,下遊現在至少有17個村莊、7個水電站,都會造成重大的損失。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昨日下午1點30分,武警水電部隊對通往堰塞湖的道路進行了爆破開路,兩聲巨響過後,通往底部堰塞湖堤壩的道路被進一步打通,爆破人員表示,道路打通後將方便大型機械車輛進入開挖泄洪槽。據了解,多支救援力量疏通堰塞湖的工作也正在持續進行,預計一周後排除險情。而昨日下午到達現場的解放軍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戚建國上將向解放軍官兵指示:要求解放軍官兵三天見成效,五天消除隱患。
人人都是志願者
他們聽到災情後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他們默默無聞只希望能為災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沒有統一的著裝,但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志願者。
在災區總是能不斷看到身穿簡易T恤,上面或印制或手寫「XX地區志願者」。他們在路上無論遇到誰,只要是需要幫助的人,他們都會義不容辭地伸出援助之手。魯甸到龍頭村鎮,路途艱險而坎坷,我穿著涼鞋又背著電腦和相機,走這樣的山路十分吃力,在一段上坡路時氣喘呼籲,只好停下來暫時歇息,這時一個男生不由分說就伸手把我手上拎著的袋子搶了過去,他只說了一句:「我幫你拿吧!」而後我們一邊走一邊聊了起來。原來,他是從四川來的一位志願者,在聽說魯甸地震的消息後他毫不猶豫地坐上了最快的一趟車趕到昭通魯甸。他說:「四川也發生過地震,那時有好多志願者都來我們四川幫忙,現在魯甸地震了,我們也該義不容辭地過來幫忙才行。」
通往災區的路塌方現象隨處可見,記者看到,為了搶修挖開被埋的道路,一名水電十五局的工人甚至因為中暑在路邊乾嘔不止。在長時間的行走和烈日的暴曬下,很多群眾的嘴唇也開始乾裂。這時,一名騎電單車的大哥高喊了一句:「誰要喝水?都來我這里拿!」只見他從電單車上打開了一大件礦泉水遞給需要的人,他的電單車上裝了三件礦泉水和一大袋麵包。我問他:「你的這些東西是要運進災區的嗎?」大哥用雲南話告訴我:「是啊,聽說災區里面斷水斷糧,我太不忍心了,就自己掏錢買了這些水和乾糧想給災區送進去。最近不是有好多志願者來幫忙嗎,我也做一回志願者,讓老鄉們不要挨餓!」本報記者蘭瑤
記者觀察
「拆彈工程」功德無量
此次雲南昭通魯甸等縣發生6.5級地震,至昨日止已造成了589人死亡,9人失蹤,連李克強總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坦承,死傷已經大大超過預期。根據1980年編訂的《中國地震烈度表》,7級地震對應的現象是「房屋輕微損」,而6級地震對應的現象是「簡陋棚舍損壞」,何以6.5級地震就造成2.58萬戶的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的12.91萬間房屋嚴重損壞,15.12萬戶的46.61萬間房屋一般損壞?並進而造成近600人遇難,2400多人受傷?汶川大地震發生6年以來,青海玉樹、四川蘆山都曾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特別是此次魯甸地震,都一再說明,房屋倒塌是地震災害的最主要的殺手。在地震多發地區,平時遮陰擋雨卻沒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實際上就等於一顆顆「定時炸彈」。
據悉,此次震中一棟建於1949年木樓未倒,樓內2名熟睡小孩也安然無恙;還有魯甸200餘年清真古寺歷經此震完好無損,這些都不會證明房子不倒是神靈保祐的,而是證明房屋抗震絕不是一個高科技問題,百千年前的祖宗不知高科技為何物,其所造的房屋卻成為千百年的「樓堅強」。
「窮」不能成為藉口
魯甸當地官員認為,魯甸縣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區縣,農民人均收入低,根本就沒有辦法修蓋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子。這樣說來,因為窮,難道只有聽天由命挨震等死了? 事實也許並非如此。其實從技術上來講,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結構工程師徐珂指出,「(農民自建房)並不是說磚混結構就一定不抗震,只要經過專業的改造,花幾千、一萬多塊錢,就能達到比較好的抗震效果」。但魯甸曾在2003年發生地震後,縣里就出台過補助抗震房的指導意見,達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房屋,縣里將給予一萬元補助。在技術上和經費上都有相對支撐的情況下,但最終在昭通市「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竣工情況」排名表中,魯甸縣的竣工率僅有0.08%,在11個縣的農村危房改造中,排名倒數第一。故此,十多年後魯甸此番再次遇震,再次重蹈覆轍,超預期死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房屋抗震,事在人為。由此,我們也不得不感歎,中國的救災應急能力越來越強,經常引發世界輿論的點贊,但中國的預防災害的能力卻越來越弱。據地震學專家稱,由於印度板塊不斷北移,中國西部的地震帶已進入活躍期。在這些地震帶上,沒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實際上就等於一顆顆「定時炸彈」,如何做好預防性的「拆彈工程」,有效落實「農村危房抗震改造」,雖然是一個「低技術」的工作,卻是一份功德無量的工作。
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