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县四排乡二小站24小时降雨量达到149毫米,请有关人员通知危险区群众做好安全防范。”近日,一轮强降雨来临,雨区地灾防治责任人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短信由几百公里外的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自动发送。
记者7月25日从广西国土资源厅获悉,随着四期工程日前顺利通过验收,历时近5年建设的广西地灾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成。这套系统可快速发现地灾隐患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警措施,有效减少因灾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广西共有地灾隐患点1.09万处,受威胁人口55.42万,受威胁财产80.25亿元。从2009年起,广西开始建设地灾自动监测系统,在地灾易发区和重要隐患点安装监测仪器。前三期工程主要针对滑坡区雨量、土壤含水率、裂缝表面位移、3G视频监测进行实时监测,第四期增加了激光位移监测和泥石流区雨量、泥位、次声和野外图像监测试点建设。整个系统包括304个雨量监测点、348个土壤含水率自动监测点、122个表面位移监测点、29个野外视频图像监测点、6个次声监测点和6个泥位监测点。同时,加紧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监测中心和地灾数据汇集管理及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最终形成地灾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这套系统的建立,如同给灾情预警装上“千里眼”,极大提高地灾预警预报的速度和精度。一旦遇到大雨,监测点发生滑坡或泥石流产生的参数,将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到各级监测中心,数据达到一定值后,监测中心会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发送给监测员和相关责任人,便于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监测数据将实时传到广西国土资源厅预警平台,对多种数据进行研判并采取预警措施。(广西日报记者 覃宇扬 通讯员 石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