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包惠在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接受记者专访
【香港商报讯】记者梅超报道:“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是达渝紧密合作的真实写照。四川达州依托重庆经济产业大发展的机遇,瞄准重庆产业转移的契机,在此次“渝洽会”上现场签约了41个项目,投资总额275.25亿元,斩获颇丰。地处四川东北部的达州有何优势能引起如此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在当天达州市举行的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现场,本报记者专访了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包惠。
立足四大比较优势
“达州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达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包惠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开门见山,她告诉记者,首先是区位优势突出。从地理位置上看,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和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圆心城,也是通联“两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中心,辐射四省八市两区7300多万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腹地广阔。
其次是交通优势明显。达州是四川的东大门、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境内陆、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达州可以利用渝新欧和蓉新欧国际铁路,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打通达州通向中亚、欧洲的陆路通道,达州还可以利用渠江航运和达万高速连接长江经济带,畅通达州通向长三角、甚至东亚、南亚的水运通道。
再次是资源优势独特。达州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天然气、煤、岩盐等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特别是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这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丰富低廉的能源资源保障。
最后就是产业优势鲜明。依托丰富的资源,达州市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轻纺鞋服、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清洁能源汽车、环保节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的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配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达州在全市统一规划建设了“1+7”产业园区,连续两年建成近70万平米标准厂房。这为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配套合作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承载平台。
提出两个发展定位
包惠说,四川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发展,集中力量建设天府新区、川南、川东北“三大新兴增长极”,给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的达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立足实际,达州提出了“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两个发展定位。围绕这两个定位,达州将重点推进加快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高地、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文化中心,力争2017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奋力实现“三步跨越发展目标”,即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采访临近结束,包惠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区域中心城市,达州的发展优势、投资优势更加明显,正越来越成为投资秦巴的首选地和优选区。达州是一片充满生机、孕育财富的投资热土。热忱欢迎各地有识之士,把握机遇,捷足先登,在中国气都大展宏图、成就大业,携手开创合作发展的美好前景,共同谱写创新共赢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