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经济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超乎市场预期。据报道,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或将6月底出台。京津冀一体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实验区和突破口,交通、产业转移、环保能源、医疗的一体化将有大力度方案。
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京津冀因各自所规定扮演的角色不同,而有了不一样的机遇。据了解,京津冀在制定“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自贸区的规划方案时,因受历史沿革、政治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条件所限,将各有侧重。
其中,河北意在“承”,天津重在“谋”,而北京则主推“疏”。河北希望凭借“地主”之利,承接由北京疏散而来的产业。天津则试图“谋定而后动”,主要考虑协调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借机跃升为习近平所称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中的另一极。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提出了要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等要求。他曾开玩笑地说,京津这两个直辖市太胖了,周边的其他城市太瘦了,要做出一个具有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因此,“疏”,正是北京市最想做的事。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包括河北省全域的大都市地区。发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的,有三重含义,一是协调京津冀区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源,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三是给河北还账,尽快让其摆脱落后局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分析后认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组接阶段,如城市间出现“点轴”结构;产业结构差异化趋势增强;连接城市间的“主动脉”(城铁、高速公路、光纤等)设施形成;经济的紧密度增强,区域的人流、物流增强。
但区域内京津两市联系较为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相对松散;京津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城市间经济差距仍然较大;京津冀三地经济自成体系,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的共赢格局。
受此影响,发展中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将会分别依托几大核心经济区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中,顺义临空经济核心区就是北京市依托首都国际机场、服务机场,充分发挥和利用航空港资源优势,形成的产业链条完备的临空经济体系。
推动北京顺义临空经济核心区转型升级
近日,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在顺义正式揭牌。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在空间布局上,均围绕首都机场和天竺综合保税区构成的核心圈层展开,空港经济开发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等航空相关产业层层铺展开来,目前进驻企业达到了1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5家。
以天竺综合保税区为龙头的北京临空经济圈,在“建设绿色国际港、打造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理念指引下,肩负区域转型升级的使命。为此,临空经济核心区制定了产业腾退和升级名单,春田电子、松下电器等五家制造业企业陆续被腾退,另有十二家生产企业也就地升级,发展高新技术和创意设计。
据统计,天竺综合保税区在2013年实现属地税收8亿元,同比增长70%;企业营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7%。中关村顺义园2013年完成总收入350亿元,2015年预计实现总收入500亿元。“但是,天竺综合保税区也存在着比较优势渐失、发展空间有限、规模尚需扩大等问题。”顺义区有关负责人说,为此,该区提出了“加快推动临空经济区向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转型升级”的蓝图,力争打造空港型自贸园区。
打造空港型自由贸易区
目前,天竺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已完成从加工制造到服务业的转型,并形成医药、航空、文化等特色产业,区港一体化的模式及监管设施建设运营成熟。在借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及自身特点,天竺综保区正在完成向自由贸易区升级。
这对置身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绿地自由港而言,无疑是一支强心针。凭借天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平台优势,绿地自由港未来的价值将在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得到延伸和实现。
在不久的未来,绿地自由港将抓住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升级的契机,实现创新式贸易服务,依托保税、免税、退税等政策功能优势,为客户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物流等做好服务;同时,为绿地自由港聚集到的全球检测维修服务、融资租赁业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贸易,提供专业服务。
未来,绿地自由港还可以通过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加强与中关村、亦庄经济开发区的战略合作,利用空港自贸园区的平台、政策双重优势,辐射环渤海经济圈,为东北亚临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