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是见微知著的“微”,而非微不足道的“微”
阅读提示
全省首届微电影大赛宣布开赛、全国首家省级微电影产业协会在我省成立、全省首届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杀青、平遥微电影节即将启幕……近期,“微电影”成了频频见诸省内媒体的热词。
微电影不只在我省“微”风凛凛。短短几年,国内微电影整体呈“井喷”式增长,由其催生的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方兴未艾的微电影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比如不少作品内容同质、体裁单一、缺乏思想深度、创作粗制滥造,甚至有一些微电影把镜头对准了格调低下、暴力色情的内容。
微电影为什么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省该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助推这种接地气的新型艺术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微电影的兴起植根于网络,得益于接地气
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微电影专指那些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长度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既可以单独成篇,也无妨拍成系列。
2010年被视为是“中国微电影元年”。这一年,由中影集团拍摄的微电影《老男孩》,以年轻人的梦想与现实为主题,在网上播放后引起观众的集体共鸣,不足一个月点击量近亿,并由此催生了“微电影”的概念。同年,由香港明星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一触即发》,以构思巧妙的剧情、精良考究的制作受到网民热捧,也让微电影进一步蹿红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约有30万人参与微电影创作,日上传网络的作品达数千部,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相关活动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吉县给每个行政村拍摄一部微电影、全省首届微电影大赛开赛、全国首家省级微电影产业协会在我省成立、平遥微电影节即将启幕……微电影在我省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由于发展步伐太快,以至我省微电影制作队伍的规模有多大、迄今共创作出多少部作品一直无法做出精确的统计。
“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微电影的兴起,是恰如其分的。”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杨志刚认为,微电影是一种伴随网络发展快速壮大的艺术形式。过去拍电影,如果影片进不了影院就等于无效劳动。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拍完后人人可以把影片上传至视频网站,广阔的传播渠道让很多人萌发了电影梦。
微电影大行其道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小微”。从投资成本看,影视设备成本的降低,影视摄制技术以及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的普及,让人们花几万元甚至几千元就能过一把导演瘾。从制作周期看,少则三五天就可完成一部微电影。从影片内容看,由于参与微电影创作的多系年轻人,拍出的剧情往往反映市井百态、贴近现实生活。从播出时长看,微电影的短小精悍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人们在乘车等各种闲暇时间,就可以通过手机看完一部作品。
“微”风凛凛背后争议不断
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不少作品粗制滥造,优秀影片凤毛麟角
随着人们电影激情的点燃,应运而生了一些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以我省为例,灵石小伙蔺晨阳导演的《外婆家之味》,以明媚的光影、清凉的配乐和弥漫着生活气息的画面受到专家好评,入围第五届澳门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单元。由太原青年贾珂监制、大超执导的微电影 《后生》在网上人气火爆,成功入围成都举办的首届微电影嘉年华,并摘得“最具人气奖”。
微电影也吸引了一些影视界大腕的眼球,他们的涉足使微电影的艺术水准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香港明星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至今让影迷津津乐道。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私人订制》由几个独立的故事串成,在不少人看来就是微电影的组合。
一路走来,微电影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争议。有人批评它具有浓重的商业广告气息,有人指责它缺乏艺术质感,也有人说绝大多数微电影充其量就是给视频爱好者提供练手机会的低端作品。
事实上在微电影制作中好些都有商业目的,比如《一触即发》就是一部凯迪拉克汽车的广告宣传片。一般来说,微电影的广告效应分为两类,一是广告客户专门定制的微电影,另一类是在影片中巧妙植入广告。
微电影的最大亮点在于人人皆可写剧本、当导演、做演员,正是这种草根性让这一新艺术形式参与者众、作品激增。但低到几乎没有的准入门槛也带来了创作者专业技能、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的参差不齐。杨志刚认为,尽管也创作出了一些优秀影片,但总的来看微电影的内容同质、体裁单一、思想深度不够、创作粗制滥造等问题很严重,真正在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上做到“三性”统一的作品少之又少。
还有一些微电影的制作者和演出者为了追求点击率,不惜拍摄低级趣味、荒诞不经、色情暴力的内容,在网上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微电影走远靠什么
提升队伍素质,作品要接地气,创优发展环境是关键
为了引导网络剧、微电影“注重导向、传递正能量”,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专家指出,微电影的平民化、大众化,加之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助推力,必将使这种新型文化的发展势不可挡。为此,我们既要“管”更要“疏”,在通过加强管理净化微电影市场的同时,须因势利导,创优环境,惟此才能让微电影发展得更快更好。
省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宋保达说,微电影虽然“微”,但电影的创作元素和艺术成分都该具备,如故事的完整性、人物关系的清晰性、塑造人物性格要鲜明、拍摄画面要优美等。“拍微电影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不少人习惯用手机拍视频,但严格地讲很多作品都算不上是微电影。”
杨志刚建议,我省应通过组织各种微电影比赛、规划建设微电影教育培训基地等方式,抓剧本、抓人才、提素质,从源头上促进微电影创作队伍的成长,发现和培养一批有潜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微电影创作者多关注见微知著的 “微”、微言大义的“微”,而不是微不足道的“微”、微乎其微的“微”。
同时要看到,微电影的身上与生俱来地贴着草根艺术的标签,好比是漫山遍野绚烂的山花,而不是雍容华贵的牡丹。为此,创作者要牢记微电影的生命力就是接地气。公众也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微电影,要懂得固然 “牡丹”美得惊艳,但 “野花”也有其清新可人之处。
宋保达表示,当前省微电影产业协会将主抓4方面工作:建立完善行业标准和监管,搭建起省内业界人士的交流平台;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创作队伍;探索微电影的盈利模式,通过走产业化道路让这一创意产业迸发出更大的生机;打通微电影更多的传播平台,不仅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呈现,还可以登上电视荧屏、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让微电影产生更大的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