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是广西苍梧县石桥镇赶圩的日子。9点多,镇上的主街早已人头攒动。今天来摆摊的,多了一群特殊的摊主---苍梧县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石塘村的李婶卖完两笼家养的土鸡后,顺着人流来到县民政局的摊前,详细了解农村低保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的相关政策和申领程序。
这是广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用群众的话讲,这叫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再也不是机关庭院里深深的衙门感觉了。
近年,广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基本上统一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否定报备等行政审批制度。先后进行了6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仅2013年的第6次清理,就取消、下放和调整了行政审批事项380项,其中取消215项、下放152项、调整13项。
审批地点、程序都变了,老百姓知道怎么去办理么?大量的事项放到了基层,会不会引发基层的权力腐败?毫无疑问,路灯是最好的警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政务公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如何让路灯照亮街头的每个角落,让阳光洒进千家万户,就成了广西政务工作者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广西高度重视发挥网络作为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2012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联网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化管理平台---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政府制作、保存的各类应主动公开的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向社会公开。至2014年5月,广西各级各部门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的政府信息已达122万多条。
为有效保证各类民生资金公平、公正、公开地用在该用的地方和该用的人身上,广西监察、财政、政务服务管理等部门致力于建设统一的民生资金公开监管平台,以推动民生资金信息在互联网上全面公开,实现“网上运行、集中管理、统一监控、源头防腐”的目标,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2011年到2012年在广西博白县的试点情况看,效果显著。该县纳入平台管理的民生资金38项,监管资金19.11亿元,受益群众123.61万人次。两年来,民生资金公开监管平台自动甄别出资金发放各类异常情况86627例,其中资金发放互斥272例,涉及金额193万多元;资金发放重复51例,涉及金额6.42万元;涉农部门资金发放缓慢39次,超时181次。目前,正着手将这个平台打造成集民生资金的下拔、申请、审批、发放于一体,全环节封闭、全过程公开的体系。该体系建成后,将在全区铺开。
除网络外,广西还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公开相关政府信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在城市、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群中的公开效果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人群特别是农村的群众,中年以上真正懂得上网或到有关场所查看相关政府信息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这些群众对政府各项改革、民生政策获取的途径仍然有限,也引发了少数基层干部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骗取民生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
为此,广西从2013年开始,将每年5月10日定为全区政务公开日,行政部门走出机关、走上街头、下到乡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接触,公开政府信息、接受群众评议。今年是广西第二届“政务公开日”活动,自治区政府组织各级各部门在全区开展了以“公开权力,推进改革,服务民生”为主题的现场咨询服务。5月10日当天,在南宁民族广场举办的现场活动中,自治区和南宁市共97个行政机关300多名工作人员向群众重点公开了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关于推进改革、民生政策的各类最新信息。当天最受关注的,正是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养老以及医疗保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广西其他市、县,还结合党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苍梧县还把活动的主会场搬到了乡镇,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作为此次“政务公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5月10日正式开通了广西政府公报微博、微信,以便让广大网民能更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自治区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当天,广西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也开通试运行。今后,群众和企业申办的行政审批事项,包括网上申报、在线受理、状态查询、结果反馈、咨询投诉等各个方面,均可足不出户,点点鼠标即可办理。
广西政务公开工作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广西将针对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暴露的一些问题,如重形式轻内容、缺乏监督和问责等,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道,让公开更彻底、更丰富、更实效。 (人民网苍梧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