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傅博 夏星 閻欣報道:21日,“中國媒體絲路行”大型跨境采訪活動在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正式啟程。采訪團將從西安出發,經甘肅、新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最後抵達亞歐交匯之地土耳其。為期20天的采訪將集中宣傳展現沿線省區建設思路經濟带進展與成效,全面反映中外各界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带的參與熱情。
在隨後舉行的“中國媒體絲路行”首場新聞發布會上,陝西省省長婁勤儉從區位優勢、貿易樞紐、支柱產業、城鎮化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介紹陝西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带方面的舉措和成效。他表示,陝西實施“一带一路”戰略的基本定位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带上的新起點,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陝西將通過新起點的建設,全方位加強與全國各地和中亞各國的合作,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带增添陝西活力、注入陝西能量。
區位優勢 凸顯交通貿易樞紐地位
婁勤儉說, 相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新起點”有着崭新、豐富、獨特的內涵,它是承接東部乃至全球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溝通內陸亞歐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带最大的物流中轉中心,融匯亞歐豐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
他介紹,目前,陝西有17條國家高速公路過境,西安是全國八大鐵路、航空樞紐之一。陝西將再建9條高速公路,抓緊完善“兩縱五橫四個樞紐”的鐵路骨架網絡,近期重點加快建設蒙華鐵路、西銀鐵路、陽安復線、西安站改造等項目,同時規划建設西安至包頭、武漢、重慶等高鐵項目。加快延安、榆林、漢中、安康等支線機場的改擴建,開通西安——安拉木圖、西安——莫斯科、西安——巴黎等航線,構建以西安為中心,連通國內外重要城市的空中絲綢之路,並把西安建成我國重要的信息產業和電子商務基地。
婁勤儉說,根據位于全國幾何中心的特點,陝西將着力打造通江達海的立體化交通樞紐。同時,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A區和B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積極探索內陸地區開展自由貿易的新模式,建設“中國——中亞經濟合作園區”特色出口商品基地等重點物流新模式。
四領域與中亞合作前景廣闊
全國油氣當量第一大省和原煤產量位居全國第三,是陝西的產業優勢,經濟外向度較低是陝西的一塊短板。陝西已確定把汽車、電子信息、航空及航空服務、文化、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
婁勤儉說,陝西的產業發展與中亞有很強的互補性,陝西將在擴大開放中打造新的產業支柱,實現結構優化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在以下領域與中亞國家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一是合作勘探開發中亞地區油氣資源,與哈薩克斯坦共建水電、光伏和風電等項目。二是依托陝西骨干企業,在智能制造、航空、汽車等領域與中亞國家共建產業園區。三是在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面向中亞的旱作農業國際合作中心,積極開展節水農業、良種繁育、生物工程和標准化生產等方面的合作。四是建立與中亞合作的內陸離岸金融市場與合作發展基金,爭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歐亞銀行落戶西安,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
構築務實互惠的多種合作平台
婁勤儉最後介紹,為順應多層次溝通交流的需要,陝西將加快構築務實互利的合作平台。一是政府對話平台。在西安成為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性會址的基礎上,爭取國家批准每年舉辦一次歐亞經濟論壇,擴大絲綢之路經濟带沿線城市市長圓桌會議規模,推動亞歐各國在陝設立領事機構,在深化與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友好省洲關系同時與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二是經貿合作平台。23日在西安開幕的第18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暨首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將融入更多“絲路”元素。目前,陝西正在還在抓緊籌備2014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第一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同時,擴大民間交往,組織演藝、畫展、文學采風等的活動,為絲綢之路經濟带的文化交流提供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