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辽宁专讯】记者王艺桥、王丽艳报道:2014盘锦盘山稻作文化节17日在盘山县太平镇举行了最具民俗色彩的活动仪式,超越百年历史、沿袭5000余年红山文化的盘山县,再一次向世人点亮了具有120年历史的稻作文化火炬。
盘山稻作文化节稻作祈福仪式
在近50人组成的威风锣鼓的映衬下,身着蓑衣、头戴斗笠,庄严肃穆的盘山县稻作文化第七代传人朱公来,神情庄严的站在古老的枣木祈运盘前,缓缓转动盘面,祈愿上天风调雨顺,祈愿秋后喜获丰收的美好愿景,也拉开了盘山稻作文化节活动的序幕。
插秧-忙夏
据介绍,盘山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其粮食产量超过10亿斤,实现十连增,河蟹产业发展规模荣登全国县级榜首,设施蔬菜面积累计达到16万亩,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53个;新增土地流转12.5万亩,累计达到31.6万亩。全县涉农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带动各类专业合作社383个;高升经济区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宝迪食品工业园、田园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等3个超10亿元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水稻机插率达90.81%、机收率达78.38%、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29%,均居辽宁首位,农机保有量超3万台套。2013年,盘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县,连续26届蝉联“大禹杯”。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农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在享受现代农业文化的快意同时,盘山人也对传统的农耕文化表现出足够的留恋和怀念。本次稻作文化节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与诠释。
盘山县素有“苇海蟹都”的美誉,耕地面积70.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55.5万亩。为了充分利用好这宝贵的资源,盘山县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创新了“水田种稻、稻田养蟹、埝埂种豆,一水多用、一地三收”的盘山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并依托盘山模式,探索出了“稻田养泥鳅”等多种新的种养殖综合模式,想尽一切办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除了赵钱孙李、金龙鱼等知名大米品牌外,还注册了“会友”品牌、“鑫金鑫”品牌、“蟹田贡”品牌、“柏氏”品牌等95家大米加工企业的140多个商标,让盘锦大米保质保量的走向全国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