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记者郭美勤报道:最是一年春好处的四月,记者跟随江西省水利厅的工作人员,奔赴鄱阳湖边的三大水利科研基地调研。原本以为会是很深奥枯燥的科研选题采访,却意外收获了一次水生态文化之旅,在烟波浩瀚中深刻感受到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科研魅力,在水美鱼肥中切身体会到江西水利人对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赤诚守护。
第一站:德安水土保持科研基地——土壤的奥秘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研基地的中央景观,镶嵌着一个江西版图
从南昌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位于九江德安县工业园内的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基地。这里空气清新,植物种类繁多,各种果树、林木、人工营造园林绿化树、水土保持草种等分布各类功能区,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据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来红介绍,基地始建于2000年,总占地1200亩,规划建设科研试验、推广示范、科普教学和生态修复四个功能区。他先带我参观了中央区域的绿化景观,仔细一看便发现其中的奥秘,高低错落的造型中央嵌着一个微缩的江西省版图,省内五大河流及鄱阳湖的位置都清晰可见,还用不同颜色的植被反映所在区域当前水土保持状况,将水保科普元素融入在绿化景观中,是该基地的一大特色。
该基地承担的主要功能是为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和大湖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于是在基地内便可看到不同坡度、不同植被、不同耕作方法的试验小区,如生态沟道示范区、现代果园研究示范区、壤中流研究区、坡面侵蚀示范区等。在水土保持科研人眼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蕴藏着不同的生命密码和语言,等着他们去破译。
第二站:共青城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江河湖的关系
中国第一个大湖物理模型——鄱阳湖微缩模型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位于共青城郊,这里紧靠鄱阳湖,风景优美。走进基地,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巨大的鄱阳湖区的水泥模型,河流、平地一目了然。
据基地的负责人介绍,“模型鄱阳湖”面积约8万平米,是中国第一个大湖露天模型,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微缩模型中,鄱阳湖区和江西五大水(赣、抚、信、饶、修)尾闾以及长江武穴到彭泽段都被收纳其中,湖区模型可定性、定量研究江湖关系,以及泥沙冲淤、水环境等重大问题,旁边正在施工建设的模型试验大厅可定量研究鄱阳湖水利枢纽布置,以及闸门启闭、调度方式等关键技术,从而优化工程的设计。
模型试验大厅,该建筑外形酷似一张打开的卷轴和一架古琴
据介绍,基地完全建成后,将依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人才与技术优势,通过模型对鄱阳湖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寻找鄱阳湖的内在自然规律,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立项和建设及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提供科研平台和技术支撑。
该基地已吸引了国际湖泊研究机构前来开展科研合作,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及景观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性开放型高层次的科技平台,也是人们了解鄱阳湖的窗口,在这里能全方位地了解鄱阳湖自然风貌、文化历史。
第三站: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内陆海岛风光
鄱阳湖风景如画,放眼湖面烟波浩渺,部分显露的水草点缀其中
次日我们从共青城来到都昌县码头,从都昌码头乘快艇逆流而上参观位于蛇山岛和棠荫岛上的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
登上快艇,马达响起,两侧的湖光山色让人陶醉,凉爽的湖风更让人神清气爽。“快看,那里有江豚”,船上有人指着一个方向说,果然,一只巨大的江豚与我们反向游去。鄱阳湖是观白鹤的最佳地,采访中了解到,江西省水利厅正在蛇山岛山顶上规划建设一个白鹤的标志性建筑,取名为“鹤鸣”,这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听着他们的介绍,一个美丽的画卷铺开在眼前,岛上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白鹤建筑守望着一湖清水,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不禁让人感叹:美哉鄱阳湖!壮哉水利人!
据江西省水文局党委副书记詹耀煌介绍,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位于鄱阳湖区中心的都昌县周溪镇棠荫村,是“一湖清水”最灵敏的“传感器”,被誉为鄱阳湖的“肚脐眼”,其东南数公里外是赣江南支、中支和信江、抚河、饶河汇合后形成的鄱阳湖东水道,具有极好的水文、生态、气象代表性。
位于鄱阳湖中心位置的蛇山岛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
该基地除了承担科研功能外,江西省水利厅正在围绕棠荫四岛规划建设旅游项目,未来这里将会是一个融科学监测与研究、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海岛”和鄱阳湖观景中心。
结语:“三大基地”以“水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以水保持、水试验、水监测为各自特点,构成了一条水生态科普的旅游路线,在休闲游玩的同时,了解大自然系统中最宝贵的水生态、水文化、水艺术、水科技等相关知识,这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