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会现场
【香港商报讯】记者梅超、通讯员纪学欣报道:近日,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石梨乡“通乡油路抗疏力材料推广应用现场展示会”上,与会者对于抗疏力这种新材料,在道路建设、泥石流防治、边坡防护的应用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其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工艺流程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抗疏力这项国人首创的高新科技,再次得到实践验证。
不怕碾压的道路修筑技术
被列为四川凉山州交通局2013年度科研推广项目的宁南县石梨乡通乡油路,为县道升级为省道项目。抗疏力技术示范路段总长8公里,比传统工艺节省造价160万元。
传统道路的基层、底基层,一般都采用半刚性材料,如石灰、粉煤灰、砂、石等材料构成的二灰稳定土,刚性材料如水泥、砂、石构成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刚性材料所组成的路面结构层属刚性,以垂直的方式传输货载,对路基破坏较快且行车不舒适,不能重复使用,而水泥、石灰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排放。
而抗疏力道路的基层、底基层,采用施工现场的土、砂、石加抗疏力土壤稳定剂组成,其属性为柔性,结构层以45°的角度分解方式传输货载,对路基破坏极小且行车舒适,所用材料能反复使用,产生的碳排放是极其有限的。
抗疏力道路工程施工现场
传统道路的路基、底基层、基层一般都需要断道养生,防渗性能
差,容易出现由霜冻引起的冻融翻浆。抗疏力道路的补强层、底基层、基层,都具有良好的防渗作用,形成全方位的防渗体系,结构层碾压完成即可开放交通。
成都抗疏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运成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后凉山州下了一场大雪,县领导视察灾情时发现,所有在建的道路工程全都停工了,只有抗疏力项目未受影响,照常施工作业。”
与会的黄先生惊讶地表示:抗疏力修筑的道路不怕压,越压越结实,真是匪夷所思。仅边修路、边通车这一项,就足以说明这项高新科技的魅力,传统工艺肯定是做不到的。
防渗技术破解道路顽疾
抗疏力技术示范路有一处顽疾路段,山体一侧常年发生泥石流,滚石落木不仅阻断交通、砸毁路面,还会冲毁另一侧道路护坡,造成路面大幅坍塌,屡修屡毁,危及车辆、行人安全。抗疏力技术发挥了起死回生的效果,构筑的1万立方米挡土墙,有效遏制了泥石流的发生,比传统工艺节省造价50万元;防治塌方的道路边坡示范工程,历经一年的风吹雨打也完好如初。
抗疏力泥石流防治体系,是以创新的抗疏力防渗技术为核心,通过截、引和蓄水工程、抗疏力护坡和抗疏力挡土墙等措施,构建阻止土中渗流、稳固土体、提高土体承载力的防渗体,以遏制泥石流发生。
据了解,研发时间长达5年之久的抗疏力挡土墙属世界首创。该路段只采用了抗疏力泥石流防治体系中“疏水稳土”的办法,疏导地下水(暗流水或山体水),防止内动力破坏边坡的稳定。以现场土壤为建筑材料,所需费用只有抗疏力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其工程量相对传统措施而言非常小。从经济效益对比来看,仅是传统技术的1/2;以创新的低碳环保技术体系防治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其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充满自信的夏运成总经理微笑着告诉记者:“抗疏力护坡是通过抗疏力土壤稳定剂、土壤和草种混合,采用喷洒等手段,在所护山体上形成一个防渗覆盖面,阻止地表水进入山体,达到稳定坡体的目的。草种生长后,保土稳土的效果会更好。我们修筑的道路边坡只用了3天,传统工艺至少需要90天。”
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抗疏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敬启培介绍抗疏力技术
涉土领域的创新科技
西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抗疏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敬启培介绍说,启培抗疏力TM是西南科技大学的高层技术,是根据地球动力学机制,现代土力学理论和中国远古配方,通过潜心研究和大量实践而创立的,具有独立技术理论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体系。抗疏力即抵抗土体疏松之力,具有稳固土体、提高土体承载力、防止土中渗流、加速土体石化过程之特性。其应用范围包括基础、防渗、环保、冷陶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涉土领域,工程特色是高强柔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和节能低耗,能减少工程初期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
启培抗疏力TM是打破传统观念、现有技术理论的创新民族品牌,通过启培抗疏力土壤稳定剂TM这一核心,抗疏力专利技术体系、抗疏力工程管理体系、抗疏力技术研发体系这三根支柱,彰显了广阔的应用领域、低造价高品质的品牌价值。
启培抗疏力土壤稳定剂TM不同于土壤固化剂,是通过添加剂的作用改变土颗粒结构,达到提高土壤技术特性、稳定土壤之目的,土壤稳定剂所稳定的土体属柔性,没有凝结时限、不需要养生、没有老化期。
据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依托、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平台的四川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校园外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学实践基地,参与培养学校高端人才,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搭建实践平台。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抗疏力技术应用,除道路修筑外,目前已扩展到泥石流防治、磷石膏等有害物质填埋处理、荒山(石漠化)治理等涉土领域,即将开展沙漠化治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