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合肥市街道简明图显示,当时的路网还比较简单。(资料图片)
伴随着大合肥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路网在合肥地图上不断延伸,一条条新路也逐渐拥有了朗朗上口的名字。随着又一批1597条道路和62座桥梁的命名正式启用,自2006年至2014年,8年间,合肥市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轮城市道路命名规划暂告一段落,至此,全市约3300个路名被正式写进了全新的路名图中。
八年绘成新版路名图
自2006年合肥市路名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以来,合肥已经先后分三批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全市道路桥梁名称已陆续公告实施了三批,加上此次公布并全面启用的第四批道路、水域、公园和第二批桥梁名称规划,新版路名规划全面完成。
据合肥市地名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介绍,此次公告正式启用第四批道路、第二批桥梁的命名,涉及道路1597条,桥梁62座,包括了全市12个地名规划片区所有道路的命名和更名。
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公告施行命名了四批共1880条道路和92座桥梁,可以说已基本完成全部路名的规划,如果加上过去已使用的老路名和巷名1019条,再加上尚未申报列入管理的小街巷名称400多条,共计3300多个路名。
1953年留下经典路名
路名规划组专家张维端告诉记者,在本轮道路命名规划之前,1953年时,合肥也曾经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道路命名规划,长江路、淮河路等等这些现在已为广大市民所熟知的一批路名就是从那次的命名中诞生出来的。
不过,说起当时的合肥道路,张维端说,与现在的差距可大了。
在张维端的印象中,那时的合肥是个不过9万人的小城市,城市基础建设基本也是在现在的一环路范围里,而当时的道路命名规划,除去一些小街巷,加起来不超过100条,与现在合肥市几千条道路有着巨大的差距。
据了解,当时的道路规划范围从现在的环城路以内扩展到一环外,包括蒙城路、阜阳路、砀山路等大批道路都在此时得到正式确定。而当时的道路命名主要以省内地名为主的。
地名专家指出,改革开放后,合肥城区面积越来越大,很多新增路名一直没有系统规划,主要由各县区及建设部门自行确定,“谁修路谁命名”造成的路名混乱现象亟待改变,这也成为合肥市启动第二轮大规模道路命名规划的重要原因。
有问题还会随时调整
历时8年,此次地名规划工作虽已基本结束,但是,因行政区划、城市路网规划调整等因素,部分地方仍可能需要结合实际变化进行局部微调。
据透露,今年下半年,合肥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计划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组织对已建道路、桥梁等地名标志设置情况的调查排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地名标志管理责任单位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