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居民对“菜篮子”格外关注。在无锡,就有这样一批菜农,整个节日期间坚守“菜园子”,只为确保市民吃上鲜活的放心菜。
记者来到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的精细蔬菜产业园,只见惠澄大道边150多亩的水塘里,种植着无锡人春节餐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水芹。寒冬的清晨,水面上已结了一层冰。水塘中,菜农沈显兵穿着黑皮衣,正在没过膝盖的水中忙碌。
“春节,也正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寒风中的沈显兵一脸热情。他告诉记者,自己和妻子邰英芳来自安徽六安,承包了30亩水芹田,为了节省成本,所有的活都是两个人自己干,一人将水芹采摘出来,一人负责挑拣清洗。
按老无锡的说法,“芹”与“勤”同音,寓意为新的一年勤勤恳恳,因此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吃水芹。然而,采摘水芹不仅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苦活累活。
在寒冷刺骨的水里,但见沈显兵弯着腰,双手拽住水芹,手向上拔的同时,脚下要把泥土踩松,据说只有这样拔出的水芹才整齐好看。“如果靠蛮力硬拔,水芹中间会断裂,就卖不出去了。”沈显兵说,从早上6点多下水,中午吃饭时上岸,吃完饭再下水,一直干到天黑,平均每天在水里待10个小时。“天气再冷也得干,因为这段时间的水芹,需求量是平时的两三倍。”
一直忙到中午,沈显兵才上岸。脱去外面的黑皮衣,只见他脚上穿了3双厚厚的棉袜。尽管戴着皮手套,但长时间浸泡在冷水里,十根手指还是冻得像通红的萝卜,指头布满皴裂的伤口。“这还算好的,如果不小心手指甲脱落,那就更疼了。”他说,由于常年弯腰干活,自己和妻子都患有腰肌劳损。
岸边,沈显兵搭了个塑料棚,妻子邰英芳正在挑拣采摘上来的芹菜,“我们的菜送往超市,因此必须是净菜,烂叶子要拣掉,根上不能沾烂泥。”为了延长工作时间,他们在棚子里拉了盏电灯,这样晚上能干到10点。一天三顿饭,也只能随便凑合了。
“我们在无锡已经种了16年蔬菜,每年过年都不回家,年初一也没法休息,既要保障市民吃菜需求,也为了赶在这个时间段能卖个好价钱。”今年45岁的沈显兵,显然已经习惯这样过春节。一年下来的收获,是他不辞辛劳的最大动力。他给记者算了算,冬天种水芹、夏天种茭白,一亩地一年纯收入3500多元,30亩地就是10万多。“虽然累了点,但收入还是不错的。”
前些时由于气温偏暖,连累菜价下跌,沈显兵忍不住抱怨,“水芹每斤才卖两块钱,比往年便宜很多。多亏最近天冷又涨了,我们再辛苦也高兴。”
下午3点多,万寿河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卡车开到田头,一筐筐水芹被装上了车。“这些菜将直接运往曹张新村和清名新村的平价店,第二天一早,就能上市民的餐桌了。”合作社社长郜士团向记者介绍,以前蔬菜都是先从菜地到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层层转手后才能到市民的菜篮子,价格也远远高出菜农卖出的价格。自从开展“农超对接”,平价店已经覆盖无锡乡镇街道,解决了菜农“卖菜难”和市民“买菜难”。平价店蔬菜销售价格低于市场同类品种15%以上,自然受到老百姓欢迎。不仅价格便宜,上市的菜都要经过统一检测,市民吃得也放心。
记者从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整个园区有960多户、2000多菜农坚守田头,在蔬菜大棚里迎马年。每天光叶菜上市量就将近200吨,占无锡地产叶菜量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