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海口是海口是整個海島最具歷史文化魅力的城市。起源於漢代,開埠于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現于宋代,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曾設有宋代的海口浦,元代的海口港,明代的海口都、海口所、海口所城,清代的海口商埠、瓊州口,民國初期的海口鎮。海口曾地屬廣西、劃歸廣東、隸屬於瓊山縣。直到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海口市成為海南省省會。
歷史長河,載述海口市漫長曲折的發展歷程,也記述海口市光榮的革命傳統,更展現豐富的人文史跡景觀。現有為紀念被貶謫來海南島、傳播文化推動海南文化發展和交流的名臣而建的“五公祠”,為紀念明代瓊籍清官海瑞的海瑞墓園。有與天津大沽口、上海吳凇口、廣州虎門炮臺並稱中國清末四大炮臺的秀英炮臺等歷史古跡。還有中共瓊崖“一大”舊址和金牛嶺烈士陵園、李碩勳烈士紀念亭等革命名勝。
老城文化
歷史上的海口曾是中國通商重鎮,在海口擁有一片家產,成為所有下南洋的海南華僑的夢想。漫步老城,白色的南洋騎樓、柱廊、敞廊、巴羅克風格尖頂,乍一看,十分歐化。走近仔細端詳,牆面上有細緻雕刻工藝,都是中國民間特色的圖案,百鳥朝鳳、龍鳳呈祥、松鶴延年。老海關、古鐘樓、“天妃廟”、“五層樓”飯店這些古老建築都記載著海口的昨天。
瓊劇文化
瓊劇又名海南戲,是海南省的地方劇種。它源自海南瓊州(今瓊山區),故稱瓊劇。瓊劇曾經流行於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還被稱作“南海的紅珊瑚”。瓊劇主要有《紅葉詩題》、《張文秀》、《搜書院》、《狗銜金釵》等優秀劇碼。在海口,瓊劇的戲票很便宜,8元左右就能看一場。
瓊劇其實是南戲的一支,與粵劇、潮劇和漢劇同稱為嶺南四大劇種。據說它可能出現於明代時期,在海南流行的雜劇的基礎上,吸收閩南戲、徽調、昆腔、潮州正音戲、白字戲(潮劇)、廣東梆黃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戲、道壇樂曲等逐漸形成的一個弋陽腔支系的地方劇種。
語言文化
海南方言是閩南方言的分支,但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觀的影響下,海南方言已成為一種獨特的地方語言。
海南方言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比如北方叫“趕集”或“趕墟”,海南方言則叫“發市”,而“發”字即為“發財”的“發”,其中蘊藏了老百姓的希冀,因為“市”越“發”,市場上進行商品交換的人越多,意味著市場商品豐富,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北方叫“過日子”,海南方言則叫“做吃”。把“過日子”叫“做吃”,不但反映了在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社會背景下,老百姓的生存狀態“吃是為了做,做是為了吃”,以及樸素的生活哲理“人生在世,要想吃就得做,有做才有吃”,也詮釋了老百姓對勞苦後能吃飽飯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