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10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重點推進工業互聯網等15個行業的5G應用,加快推動經濟社會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5G賦能 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據報道,普朗銅礦地處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區東北部,礦區海拔為3400—4500米,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長期給安全生產帶來較大挑戰。如今,有了5G+智能裝備、智能控制,採礦工人在調度大廳便能操作數公里外的井下採礦智能裝備,實現「少人、無人」的安全生產。
除了智能採礦,智慧港口建設也如火如荼。位於廣東省深圳市西部港區的媽灣港,改造前一直是散雜貨碼頭。那時工人每日要在30米高空上的駕駛室連續工作8小時,長時間的低頭觀察容易導致頸椎不適。現在,在5G技術賦能下,工人們坐在智能遠控中心就可以同時控制6台設備,作業效率大幅提升。
智慧物流、智慧電力、智能油氣、智慧農業……5G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落地提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累計建設5G基站達96.1萬個,覆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3.65億戶,佔全球80%以上,5G+超高清視頻、智慧教育、智慧醫院、公共衛生、健康養老等典型應用加快發展,中國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5G對帶動產業鏈發展的作用備受關注。在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韋柳融看來,5G將帶動一條龐大的產業鏈,上游是晶片、射頻器件等電子元器件產業,中游涉及網絡系統設備、網絡建設等,下游為網絡運營、多樣的應用場景和終端產品等。預計從5G商用牌照發放到2025年,5G將帶動電信運營商網絡建設投資約1.2萬億元,帶動垂直行業5G網絡和5G終端設備投資約4700億元,累計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超10萬億元。
高速網絡 便利生活
5G融入社會民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5G的速度與便利。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5G手機出貨量快速增長,達到1.28億部,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3.4%。
防疫期間,直播帶貨、遠程醫療、雲端旅遊等給人們留下深刻記憶。在這些應用場景中,以高速率、低時延為特性的5G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5G帶來的改變正在你我身邊發生。周先生是浙江省杭州市一家景區餐廳的老闆。疫情之初,餐廳的經營遭受重創。後來,他想到了直播。「5G網速快,高清直播清晰流暢,可幫了我大忙!」周先生介紹,憑藉5G+直播,餐廳推出外賣業務,生意一天天有了起色。
專家指出,5G網絡的廣泛覆蓋,可將社會治理的感知觸角廣泛延伸、深度下沉,加快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當事人不管身在何處,都可通過手機、電腦參與庭審。這種跨越時空的開庭方式,正是得益於5G、區塊鏈等新技術協同打造的「全天候」「不下線」「非接觸式」智慧雲庭審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5G商用以來,在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中國在新型信息消費、行業融合應用、社會民生服務等領域的5G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取得了積極成效。當前,5G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已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
「構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確立了未來3年中國5G發展目標,並提出七大量化指標,其中5G個人用戶普及率超過40%,用戶數超過5.6億。可以說,5G應用揚帆起航正當時。
推動5G行業應用規模化發展,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製造業數碼化轉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舉措,但5G應用的規模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覆蓋同等面積,5G基站建設投資大約是4G的1.5倍,投資大且回報周期長,存在一定資金壓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無線電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彭健說,5G基站能耗較高、電費開支大,也掣肘推廣覆蓋。
「當前我國5G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5G應用無現成經驗可以借鑑。」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5G總體上仍處於發展初期,與行業融合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遵循從試點示範到規模推廣再到大規模應用的規律。
專家表示,5G應用的主戰場在賦能實體經濟,在賦能千行百業,這就決定了5G應用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系統性的工程。現在亟需統籌多方力量,不僅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廣泛參與,開展「團體」合作,也亟需政府部門間通力協作,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從而形成合力,推動5G應用規模化發展,打造5G應用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