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24日出席人民大學「2021國際貨幣論壇」時表示,在國際務市場、外匯交易、全球支付和外匯儲備等四大領域中,人民幣的佔比均呈現較強的增長勢頭,但由於起點過低,人民幣至今仍處於國際貨幣的邊緣地帶。他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安全、高效率的債券市場,積極推動非居民購買並持有大民幣定值金融資產,居于重要地位。
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凸顯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李揚認為,中國要在世界上成為經濟強國,必須擁有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重大影響的世界貨幣。他強調,一國貨幣的國際地位,主要表現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市場中作為價格標準、支付清算工具、避險工具和價值儲藏工具等領域發揮的作用上。近年來,資產的安全性對於成就一國貨幣之國際地位的作用突出。
李揚分析,中國的債券大多被金融機構購買並持有,致使債券市場較難發揮其提高市場化水平的功能,而且扭曲了市場資金供求關係。並且發生在債券市場上的風險和發生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內的風險可能互相外溢。他認為,改變中國債券市場資金流動「從銀行中來,又回到銀行中去」的格局,形成「從銀行和非金融部門中來,到市場上去」的格局,是我國債券市場改革的主要任務。
金融機構改革要以多元化為目標
李揚同時認為,目前中國的金融機構已取得很好成績,但對部分問題的應對還存在不足。比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能力不足、支持創新能力不足、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嚴重缺位等。他表示,金融機構的改革應對標解決人口老齡化,支持創新發展、資本市場發展、應對全球債務泛濫和長期超低利率乃至負利率的挑戰。他建議,金融機構要多元化,商業銀行要加速向服務業轉型,同時要減少對息差的過度依賴,並穩步向混業經營轉型;要推動養老機制改革;大力發展保險業;鼓勵各種非銀金融中介的發展,包括各類基金、信託、VC、PE、金融租賃等;繼續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商業性金融、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補充的金融體系」的任務。
此外,在李揚看來,目前中國的股市還不能反映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更難引領中國經濟優化結構和更高質量發展。行業結構扭曲是原因之一。他認為,改變這種狀況,要從入口、出口和過程監管三個切口入手。因此,推行注冊制,完善退市機制是絕對必要的前提條件。
應重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李揚認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備和高效率的金融基礎設施,而且其金融基礎設施事實上構成國際金融的基礎設施,這是其金融競爭力的主要體現,也賦予了其實施「長臂管轄」,干預其他國家金融機構活動的重要渠道。與此同時,美國的金融基礎設施通過在其境內為其他國家金融機構和金融業務提供支持的方式,實際上構成了美國對外金融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具有很強的「唯一性」,這也為其在國際金融博弈中增添了砝碼。
他表示,中國近年來加強了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並且通過金融科技引入大大提升了金融基礎設施的效率。但與美國相比,總體上仍有較大差距,尤其在金融基礎設施的國際化與開放性方面,差距更為懸殊。中國必須在這個領域迎頭趕上。(香港商報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