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當地時間11日,美國佛州邁阿密塌樓事故至今已造成90人死亡,仍有31人失蹤或下落不明。此前,當局認為已無望找到生還者,宣布停止搜救行動。事故樓房年久失修,當局未引起足夠重視,因而釀成慘劇;而所有這些問題都凸顯出修復和升級美國老化基建的緊迫性。近期,美國驢象兩黨達成了一項金額縮水的基建協議,惟通過提升稅收為項目集資的方式引發激烈反對。由此可見,美國要想走好自己的基建之路仍是困難重重。
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美國基建老化已制約其經濟發展,並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數據顯示,美國近四分之一的橋樑存在問題,其中10%屬於結構缺陷,14%屬於功能過時;超過半數的致命交通事故與道路設施條件差有關;客運列車平均速度僅為歐洲的一半。美國農村和低收入社區缺乏高質量網絡設施。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去年發布的報告顯示,約1800 萬美國人無法使用任何寬帶網絡,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農村地區。美外交關係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其各項基建普遍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
美國總統拜登入主白宮後一直雄心勃勃,大推基建計劃,但現實遠沒有他想像的那般美好。其基建計劃在美國國會被卡數月,且規模不斷縮水,從4萬億縮減為1萬億美元。直到上月,兩黨才勉強達成1.2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
美國基建方案之所以受阻,很大程度上因兩黨政治鬥爭與分歧而導致。以知名「爛尾工程」——美國「高鐵」為例,美國首條高鐵規劃加州高鐵項目始於2008年。十幾年來,圍繞該項目的爭議始終不斷,政客們更是把該工程作為爭取選票或打擊對手的工具,兩黨爭吵導致項目預算和工時嚴重超標。
更為糟糕的是,當下美國比過去更加分裂,政府難以制定統一的前進方向。美國就像是一輛故障頻頻的汽車,幾個車輪都不能統一轉動。這也不難解釋,為何美國基建計劃推進之路如此艱難。共和黨向來不支持政府過度花費,以小政府、低福利、避免財政赤字開支為主張;民主黨則恰恰相反,支持大政府、高福利、高開支。
即使拜登呼籲兩黨加強合作,但在包括基建問題在內的諸多問題上,兩黨以驚人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邁進。兩黨在人口和地理上的分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尖銳,並產生了兩個對重塑美國的基本社會和經濟變化持不同看法的政治聯盟,將整個美國撕裂開來。此外,兩黨鬥爭還嚴重制約了美國政策的連續性,經常造成美國政策隨着某一政黨離開白宮而流產。
拜登基建計劃或拖累全球復蘇
搞好基建可以有效壓低製造業成本;提升基建可以讓人們享受更好的居住環境,並增加人口流動性。人口流動性增加有助於部分弱勢人口可以走得更遠,獲得更多潛在機會,提升其競爭力,從而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美國的巨大貧富差距。但是,目前達成的基建計劃確實是個新的開始,惟美國本身積弊已久,其基建之路仍任重道遠。
而且,從經濟層面上看來,美國基建計劃一系列懸而未決的爭議勢將引發連串後續經濟後果。「錢從哪來」這個問題一直是計劃爭論的焦點。以提高富人和企業稅收作為資金來源的方式一度令市場擔憂情緒升溫,美股受到打擊,避險資金流向金市。基建方案資金以上調企業稅來籌措,引致美國商業團體的反對聲浪高漲,這加劇了美國社會新的社會對立和矛盾。增稅還會導致赤字與債務繼續擴大,令美國經濟愈發搖
搖欲墜。此外,基建計劃也會增加新舊能源產業之間的矛盾。
有專家強調,拜登的基建計劃還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約40%至72%的美元在境外流通,此舉必定會將美國的通脹傳遍世界,加大他國的輸入性通脹壓力。美國經濟刺激效果留在國內,卻將刺激措施的手段成本分攤給世界。美國做法不僅推高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還可能導致部分復蘇乏力的國家陷入滯脹,從而影響全球復蘇進程。因此,美國在推進自己計劃的同時,必須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好這些問題。
與華對抗無助解決自身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部分政客過分鍾意打中國牌, 「與中國競爭」之類的言論近來被頻繁提及。但在基建問題上,強行「碰瓷」中國,只
能顯示出美國國內的不確定性高企以及推進計劃的決心嚴重不足。
基建計劃好處顯而易見,它有利於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發展。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政府沒有必要用意識
形態或任何外部因素來證明基建的合理性。但是,說到基建計劃,美國的政客總喜歡加上「前綴」—— 「與中國競爭」。
事實上,美國政客言必稱「與中國競爭」,要麼是尋求賣點,要麼是放錯重點。如果真是這樣,最終可能的結果是加劇美國內部混亂,使自身目標難以實現。因為,把中國當作「賣點」很難解決美國自身的基建困境。基建項目需要務實和審慎,合理正視自己才是美國正確的開始。何況,中國發展基建時,也從來沒有將「競爭」當成重點;真正的重點是為人民生活改善、為社會經濟發展而加強國家基礎建設。
如今,美國政客逢事屢屢賴及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中國基建已經遠遠勝過了美國。美國政客們似乎忘記了這個出發點:在基建問題上,普通人關心的是改善生活。他們最關注的總是自身的政治利益,意圖通過鼓吹「與中國競爭」、「中國威脅論」等以獲取支持,這恰恰反映了美國政客和美國人民之間的完全脫鉤。(記者 徐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