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少數族裔人口由2006年的150625增至2016年的263593,惟少數族裔同期的貧窮問題亦有惡化,當中近2萬名少數族裔於2016年跌入貧窮網(政策介入前),貧窮率也達到19.4%,情況令人擔憂。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它們於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期間訪問120名租住私樓、持香港身份證的基層少數族裔,以了解其經濟及住屋需要。
問卷調查的受訪者中有61.6%是巴基斯坦裔、13.6%是尼泊爾裔,而印度裔和菲律賓裔人士則各佔6.4%;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還提到78.3%受訪者是來自4人或以上的大家庭。
問卷調查發現92.5%受訪住戶是工作家庭,當中有88.3%受訪是1人支撐生計、另有94.6%受訪住戶育有15歲或以下兒童,至於受訪者過去半年的家庭平均月入中位數是1.7萬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表示63.3%受訪者是劏房戶,其租金中位數達6000元,佔其家庭入息比例中位數的42.6%,而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為42.3呎。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指94.2%受訪者有「被拒租」經驗,其中有74.3%表示「不知道原因」;若受訪者需自評掌握恆常援助的分數,問卷調查顯示平均分是2.53,僅僅超過合格線,至於非恆常援助自評分數為1.63,當中有80.9%受訪者給予0至2分,雖然有79.3%工作家庭過去半年曾經試過至少1個月工時達144小時,但只有23.6%是有申請在職家庭津貼。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其後提出9點分析,包括少數族裔扶貧支援不足、公屋大單位不足、漠視弱勢、職津申請困難、政府部門各自發布資訊、每隊外展隊服務 4萬戶少數族裔家庭、欠缺追蹤、歧視嚴重和成人中文學習架構零散。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認為語言對少數族裔融入社會很關鍵,雖然政府每年投放逾 7300 萬元支援少數族裔教育,但受惠對象以學童及青少年為主,需要較長時間驗證成效;至於現時成人中文班課程的內容、師資和時數不一,成人在碎片式學習下令中文水平欠佳,連帶影響資訊接觸、就業、子女教育的支援等,加深貧窮危機。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還提到少數族裔貧窮人口較多聚居於油尖旺、深水埗及九龍城,但工作全部歸納至九龍外展分隊,而政府劃一將外展隊分為港島、九龍、新界3區是進一步拉扯緊張的人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更提到全港有逾 12萬 個少數族裔住戶,每隊外展隊平均需服務 4萬戶,令人懷疑若維持現有編制,可受惠少數族裔貧窮戶有限。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以房屋相關、扶貧相關和社會共融相關3方面去提出10項建議,例如是每年興建3.5萬個公屋單位,按比例增建丙丁類單位,並增加構件式公屋單位面積、放寬職津受惠條件,包括按住戶人數細分6人或以上家庭入息標準,讓更多特大家庭受惠;制定時間表更新所有政府部門網站,提供最少8種常見少數族裔語言,長遠建立統一資訊發布平台以及落實平等租住權,當中平機會應加強與地產代理監測局合作,主動調查地產或代理的拒租行為是否涉及《種族歧視條例》,同時設置誘因鼓勵業主將單位租予少數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