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熇:下一步將建月球科研站 中國航天員將會登月

2021-06-24 14:59
來源:香港商報網

 「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今天(24日)繼續在港舉行。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在香港理工大學作題為《築夢月球舒廣袖》的演講。她表示,中國下一步將繼續實施探月四期工程,建立月球科研站,此外中國也正開展預先研究載人登月。

 關於去年的嫦娥五號任務,張熇表示,嫦娥五號順利完成月壤取樣,返回地球,標誌着中國「繞落回」三步畫上圓滿句號。她指出,嫦娥五號是迄今最為複雜的探測器,上百家科研機構、幾十萬科研工作者投入其中,是中國科研工作集大成,也代表了中國探月最高水平。

 她強調,「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探月任務極為龐大複雜,科研人員必須極為嚴謹,錙銖必較,才能確保零失誤。

 關於探月工程未來的發展,張熇介紹說,中國下一步將繼續實施探月四期工程,在月球極區建立科研站,希望其能夠長期自主運行,開展大量科學技術驗證,還希望在南極附近通過探測器對月球資源進行進一步勘查,如探索固態水等等,來確定是否存在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張熇稍後在回答現場聽眾問題時表示,在載人登月方面,中國也正開展預先研究,相信不遠的未來中國的航天員也會登上月球。

 張熇還表示,除了接續實施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同時將向着更遠的深空進發,全力推動類地行星、巨行星、火星、木星、小行星等探測活動。

 月壤樣品已向全世界開放

 張熇表示,嫦娥五號歷經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後,攜帶月壤圓滿回歸,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

 張熇續指,在探月任務的實施過程中,中國始終本着「合作共贏」的原則,聚焦眾多力量,獲得更多科學成果,也為推進世界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張熇還表示,歷次月球探測任務獲得的科學數據,月壤樣品均已向全世界開放,可以通過網站進行申請。

 張熇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堅持「繞落回」三步走,技術上不斷進步,探測成果不斷深化。她介紹到,我國探月工程20多年來,始終聚焦了月球探測的前沿技術,殫精竭慮,創造了月球探測技術的多個第一,形成了我國深空探測技術由空白、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新鮮經驗,也為我國高技術領域關鍵技術創新與跨越,提供了新鮮樣本。

 嫦娥四號首探月球背面意義重大

 張熇表示,嫦娥四號首探月球背面具有兩點重要意義:第一,月球背面分布著大量高地地形,高地上遍布著大量撞擊坑和環形山;第二,背面南部分布著著名的南極——艾特肯盆地(SPA盆地),是太陽系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撞擊盆地,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

 張熇還表示,嫦娥四號探月工程的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勘察,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開啟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新篇章。

 探月工程與香港理工大學深度合作

 張熇亦表示,探月工程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了深度合作,主要體現在相機指向機構雲台研發以及月球地形地貌分析兩方面。

 在相機指向機構雲台方面,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簽署了《空間精密機械技術合作協議書》,聯合成立「空間精密機械技術聯合實驗室」;聯合研製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着陸器相機指向機構的輕小型相機雲台;聯合研製嫦娥五號表取採樣機械臂採樣器、近攝相機和表取初級封裝裝置。

   在月球地形地貌分析方面,利用嫦娥一號、嫦娥二號以及美國LRO的月球探測數據,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建立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大範圍着陸區的高精度數字地形圖;對着陸區內的高程、坡度、撞擊坑、石塊的分布開展了分析,為動力下降航跡的高程分析提供了依據,為着陸安全性評估提供了支撐;利用動力下降過程中降落相機的圖像與地面的月球數字地形圖進行匹配,着陸後第一時間快速獲得了嫦娥四號落月的經緯度信息。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