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在5月24至6月7日進行「失業或就業不足對家庭關係影響」問卷調查,獲得205份回覆,當中有87人曾待業1個月或以上,當中有59人是以臨時工形式受僱,結果反映在經濟尚未復蘇下,臨時工形式市民容易成為僱主裁員的目標。
關綜聯指有74名受訪者曾扣減薪酬,當中有37人以合約全職工作,反映雖然合約全職工作市民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一定收入,但要面對人工縮減影響,難以維持生常日活支出。
關綜聯提到政府早前提出電子消費劵計劃,旨在提振本地經濟和就業市場,而聯盟建議消費劵計劃考慮家庭單位需求、取消年齡限制,因消費劵應覆蓋社會各階層;政府同時須考慮到長者對智能支付認知有限及小孩未能申請智能支付,因此需增加現金派發途徑,令更多人能領取及有效使用所派發金錢,最終達致刺激消費目標。
關綜聯同時建議政府盡快設立失業援助金,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支援;聯盟提到政府暫停保就業計劃後未見它推出針對性援助措施,市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失去工作與主要收入來源,惟租屋租金、生活支出需繼續支付下,一眾市民只能等待工作機會,面臨生活嚴重困難苦況。
關綜聯問卷調查還發現新冠肺炎疫情前有75和77名受訪者同意家人間能相處融洽和互相遷就,惟兩者數字在疫情後同樣跌至50人,反映受訪者面對經濟環境較差下生活成本增加,家庭所面對問題及衝突狀況增加,從而影響家庭氣氛。
街坊呀強提到其妻子自新冠肺炎疫情後只擔心日常開支及擔心經濟困難,在互相關顧及支援上較為忽略,夫婦關係逐漸轉差。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副教授盧希皿表示照顧壓力加上基層生活環境狹窄容易造成家庭衝突,社會上應增加課後託管及對長者社區上支援,而家庭支援亦需得到重視,他建議提供針對家庭現金補助,讓他們可暫時得到休息機會,減少因經濟問題產生的家庭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