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美國總統拜登的歐洲行,一路上都在煽動G7、歐盟和北約聯合「抗華」,大有發動「新冷戰」的趨勢。這種偏執的外交政策,在日內瓦的「拜普會」上遭遇挫折,在美國國內一樣引起強烈反叛。今天「灣區看點」編譯民主黨重量級政治家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文章,刊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2021年6月17日,原標題是「危險的對華『華盛頓新共識』——別開打另一場冷戰(Washington’s Dangerous New Consensus on China. Don’t Start Another Cold War)」,供大家參考、思考。桑德斯曾兩次角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包括與拜登競爭,是美國知名的政治家。文中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美國今天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戰——氣候變化、流行病、核擴散、大規模經濟不平等、恐怖主義、腐敗、威權主義。這是全球共同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單獨行動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它們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與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合作。
因此,華盛頓正在形成一種快速聚合的共識:認為美中關係是零和的經濟和軍事鬥爭!這是令人痛心和危險的。這種觀點的盛行將創造一種政治環境,使世界迫切需要的合作越來越難以實現。
華盛頓的智慧擺鐘太極端了
在這個問題上,傳統觀點變化如此之快,令人矚目。就在二十多年前的2000年9月,美國企業和兩黨領導人都強烈支持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當時,美國商會、美國製造商協會、企業媒體以及華盛頓幾乎每一個外交政策專家都堅持認為,「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是保持美國公司競爭力的必要條件,讓它們進入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而中國經濟的自由化將伴隨着中國政府在民主和人權方面的改善。
這種立場被認為是明白無誤的,具有無懈可擊的正確性。中間派布魯金斯學會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在2000年春季提出,授予"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將"為中國的領導地位提供重要推動力,中國領導層正在承擔重大經濟和政治風險,以滿足國際社會對大規模額外經濟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拒絕給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則"意味着美國公司不會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所作的最重要的承諾中受益"。與此同時,保守的美國企業研究所的政治學家諾曼·奧恩斯坦也直言不諱地寫道,"美國與中國的正常貿易關係,對美國和中國的自由的擴大都是一件好事。"他斷言,「這似乎,或應該似乎是顯而易見。」
我當時所知道的,以及許多勞動人民所知道的,是允許美國公司遷往中國,以低微的工資僱傭那裏的工人。在隨後的大約20年裏,大約200萬美國工作崗位流失,4萬多家工廠倒閉,美國工人工資停滯不前,而美國公司倒是賺了數十億美元,高管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6年,當勞·特朗普通過反對美國貿易政策的競選活動贏得了總統選舉,利用他虛假和分裂的民粹主義,利用了許多選民真正的經濟掙紮。
與此同時,華盛頓傳統智慧的鐘擺,從過去的對「中國機遇」的過於樂觀,轉向現在對更富裕、更強大的「中國威脅」的過於強硬。
美國人必須抵制通過敵意和恐懼來建立民族團結的誘惑
2020年2月,布魯金斯分析員布魯斯·瓊斯(Bruce Jones)寫道,"中國的崛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國防支出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已經使全球事務不穩定",動員人們起來「面對大國競爭的新現實」,並稱「這是美國未來一段時期國家政權面臨的挑戰。」幾個月前,我的保守派同事、阿肯色州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將中國的威脅比作冷戰期間蘇聯構成的威脅。他爭辯說"美國再次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尋求主宰歐亞大陸,重塑世界秩序。"科頓寫到,正如華盛頓在二戰後重組美國國家安全架構,以應對與莫斯科的衝突一樣, 「今天,美國的長期經濟、工業和技術努力需要更新,以應對中國構成的日益嚴重的威脅。」就在上個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政策最高官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表示,"與中國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今後,"主要模式將是競爭。
二十年前,美國的經濟和政治當權派對中國的看法是錯誤的。今天,共識觀點已經改變,但它再次是錯誤的。現在的當權派沒有讚美自由貿易和對華開放帶來的好處,而是敲響了新冷戰的鼓點,將中國視為對美國的生存威脅。我們已經聽到政治家和軍工綜合體的代表以此為最新藉口,以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大的國防預算。
以零和博弈組織全球抗華非常危險
我認為挑戰這一新共識很重要,就像挑戰舊共識一樣重要。中國有許多我反對、美國人也不滿意的政策,但美國應繼續在聯合國等多邊機構中與中國進行雙邊會談,推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美國始終堅持與盟國、夥伴在人權等問題上協商合作,美國做法將更加可信和有效。
然而,如果以零和博弈來組織全球對抗中國,我們的外交政策將不能促進一個更好的中國。這在政治上是危險的,在戰略上適得其反。急於對抗中國最近有一個先例:全球"反恐戰爭"。「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當局很快得出結論,反恐必須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焦點。近20年的戰爭和6萬億美元的戰爭經費花完之後,所付出的巨大代價是民族團結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一系列無休止的戰爭不僅在人力、經濟和戰略方面付出沉重代價,而且在美國政治中引發了仇外情緒和偏執傾向,美國穆斯林和阿拉伯社區首當其衝地承受著戰爭帶來的偏見和歧視。毫不奇怪,今天在對中國無限恐懼的氣氛中,美國反亞裔、仇視亞裔的犯罪現象在快速增加。現在,美國比以往更加分裂。但是,過去二十年的經驗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美國人必須堅決抵制通過敵意和恐懼來建立民族團結的誘惑。
美國的安全與繁榮與世界息息相關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政府正確地認識到,威權主義的興起是對民主的威脅。然而,民主與威權主義之間的主要衝突不是發生在國家之間,而是發生在國家內部——包括美國。如果民主要獲勝,就不是在傳統意義上的戰場上獲勝,而是通過民主實踐,證明民主可以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必須振興美國的民主,通過解決工薪家庭長期被忽視的需求,恢復人們對政府的信心。我們必須創造數百萬個高薪工作,重建我們搖搖欲墜的基礎設施和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必須解決我們在保健、住房、教育、刑事司法、移民和其他許多領域面臨的危機。我們必須這樣做,不僅因為它將使我們與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更具競爭力,而且因為它將更好地滿足美國人民的需要。
雖然美國政府最關心的是美國人民的安全和繁榮,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我們緊密相連的世界中,我們的安全和繁榮與世界各地的人民息息相關。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應當與其他國家合作,提高全世界的生活水平。
拜登政府推動全球最低公司稅,邁出了好的一步。但是,我們必須想得更遠大:全球最低工資將加強世界各地工人的權利,為數百萬人提供過上體面、有尊嚴的生活的機會,並削弱跨國公司剝削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能力。為了幫助窮國在融入全球經濟時提高生活水平,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應大幅度增加對可持續發展的投資。
中美應當合作建立更公平的全球體系
要使美國人民茁壯成長,全世界其他國家需要相信美國是他們的朋友,他們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拜登政府為全球疫苗倡議機構(COVAX)提供40億美元支持,與世界分享5億劑疫苗,以及支持世貿組織對疫苗的知識產權豁免,使較貧窮國家能夠自己生產疫苗,這都是完全正確的。同樣,中國在提供疫苗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值得肯定和承認,美國應當做得更多。當世界各地的人們看到美國國旗時,它應該附著在救生援助的包裝上,而不是在無人機和炸彈上。
為美國和中國的勞動人民創造真正的安全和繁榮,都需要建立一個更公平的全球體系,將人類需求置於企業貪婪和軍國主義之上。在美國,把數十億納稅人的錢交給軍火商和五角大樓,同時煽動偏執,是一定不會達到這些目標的。
我堅信,美國人民有尊重所有人的權利和尊嚴的期望,強化全球公認的準則,無論在美國、中國還是世界各地。然而,我非常擔心,民主、共和兩黨日益推動的與中國對抗的戰略,將阻礙這些目標的實現,並有可能增強兩國的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抗華政策還將轉移人們對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流行病和核戰爭帶來的破壞等共同利益的關注,那才是兩國真正面臨的生存威脅。
與中國發展互利關係並非易事。但是我們可以做得比新冷戰更好。(白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