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察】從疫情看台灣

2021-06-11 00:11
來源:香港商報

 吳幼珉

 台灣新冠疫情驟升。當地疫情比香港過去最嚴重的那幾天還要嚴峻,而且已持續多日。

 台灣迄今僅對有病徵的人進行核酸檢測;「捂蓋子」出於政治算計,亦反映測試能力和醫院設施嚴重不足。而且,台灣拒絕大陸疫苗。迄今,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疫苗卻難以在數量和及時性方面滿足島內需求。

 綜合來看,台灣疫情遠未過去。這一波疫情也暴露台灣真實的一面,對未來台海發展有啟示作用:

 一、台灣社會嚴重分裂。

 民進黨一切以「台獨」為綱,不顧民情。這波疫情來勢洶洶,染疫和死亡人數持續較快增加,仍執迷不悟。鑒於疫情和一連串管治問題,一些民調顯示蔡英文民望下跌。疫情期間,藍綠互鬥沒有停頓。島內政治紛紛擾擾,社會嚴重撕裂,給人予政局岌岌可危的觀感。

 二、管治不善。

 歷來,台灣當局媚外,不認真貫徹外防輸入措施。

 本地防控措施也有漏洞,長期不積極篩查,社區存在隱形患者。加上新變種病毒傳播力強,輸入和社區病例同時浮出水面,導致疫情大爆發。這一次,蔡英文政府的管治能力着實讓人開了眼界;「校正回歸」確診病例,更欲蓋彌彰。

 此外,台灣人口約是香港的3倍多,目前每天檢驗能力1.6萬宗,與香港一年前的檢驗水平差不多。台北輕症者被安排入住徵用的酒店,而非方艙醫院。酒店環境或會比較舒適,卻不利治病和防擴散。病人家中病逝更反映醫院設備嚴重不足。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有一年半了;民進黨政府並沒有如它曾經宣稱的那樣「超前部署」,防疫的意識和準備都不足夠。

 台灣5月還發生了兩次大規模停電,據說也與居民家中避疫致用電量增加有關。

 不少台灣民眾認為這次疫情爆發本可避免;可謂「禍福無門,唯人所召。」而三分天災,七分人禍,苦的是台灣民眾。

 迄今,台灣當局仍沒有足夠的長期抗疫心理和物質準備。

 三、抗疫凸顯台灣資源有限。

 台灣是中國的一個海島。台灣不窮,當然也不富,與大陸許多沿海省份等情況差不多;惟台基建落後一些。

 抗擊疫情,需要消耗島內外資源。防疫物質缺乏在台灣抗疫過程暴露無遺。

 資源和市場有限,台灣不能生產疫苗,包括不能複製其他地方生產的疫苗;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核酸試劑和負壓病房等。當下台灣,缺少醫護人員,情況嚴峻。

 防疫硬件短板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台灣資源和市場的局限性。那是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平常尚可得過且過,遇天災人禍,輕則捉襟見肘,重則癱瘓社會。

 四、美、日對台抗疫支援反映了什麼?

 民進黨「台獨」立場鮮明,符合美、日利益。疫情持續惡化會削弱「台獨」在島內影響力,那是美、日不願意看到的。

 美國駐台代表不久前以台灣疫情不重為由,對台灣疫苗要求反應不積極。繼而美國親台議員訪台、日本表示會對台灣提供疫苗。

 台灣當局對此感激流涕,惟美日承諾向台提供合共約200萬劑疫苗,但那只能滿足台灣不足5%人口接種。且美國在行動上慢條斯理,甚至可能「跳票」。此外,台灣醫護等對美日提供的疫苗反映不正面,接種也不積極。

 美日支持台防疫的力度折射兩國對台地緣政治的承諾同樣也可能口惠而實不至;台灣社會也應對此進行反思。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