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特殊監管區今年出口同比增長39%

2021-06-10 16:1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廣東省現有綜合保稅區共有11個,廣東省內海關以綜保區建設為抓手,不斷優化保稅監管模式、拓展保稅監管鏈條、推動保稅新業態發展,促進外貿穩增長取得實效。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1年1-4月,廣東省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2825.75億元,同比增長16.3%,佔同期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11.31%。其中出口1342.38億元,同比增長39%。

 東莞虎門港綜保區 張海龍攝

 優監管 拓鏈條

 去年以來,一方面國際運力持續緊張,另一方面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和穩增長措施取得成效,企業在手訂單增加,對物流和生產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工作處副處長謝越介紹,為支持企業高效運轉,海關推出多項舉措支持區內企業拓展新的物流渠道。

 例如海關支持綜合保稅區出口貨物搭乘「中歐班列」,疊加利用「先出區、後報關」「自行運輸」「保稅貨物流轉」等措施,通過「陸鐵聯運」運輸方式對接「中歐班列」,打通了保稅物流出口歐洲新通道,平均物流時間縮短1/3,成本節省50%以上。

 綜合保稅區具有連接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功能。按原有做法,綜合保稅區內企業生產的機器設備,如要留在綜保區內作為免稅設備使用,需要先辦理出境手續後再進口到綜合保稅區內,增加企業物流成本。

 謝越介紹,海關在綜合保稅區實施「數據流轉」,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路,允許區內企業生產的機器設備就地轉化為自用免稅設備。據企業反映,平均每台設備可節約運輸、組裝、測試等環節的周期2周,助力企業釋放產能加快生產。

 廣東省內海關還結合綜合保稅區布局特點,依託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功能,開展全球維修業務,促進保稅維修業務的聯動發展。在深圳坪山綜合保稅區、前海綜合保稅區實施「保稅維修+物流分撥」組合監管模式,發揮兩個綜合保稅區加工製造、保稅維修資源,發揮「1+1>2」的效能,不斷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延伸。改革後,經前海綜合保稅區中轉的保稅維修貨物貨值即達1.98億元,較改革前,可降低成本50%,維修周期縮短約2天。(記者黃裕勇、通訊員陳琳、陳卓雯)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