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做好匯率變化預案比預測匯率更重要

2021-06-10 10:3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最新一期《中國新聞周刊》發表文章《進一步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新常態》指出,無論政府還是市場,做好應對匯率變化的預案比預測匯率更重要,即在承認匯率測不准的同時,做好應對預案,有備無患。

 去年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震盪走高,持續至今年5月。近期,中國相關部門密集發聲,重申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政策不變。今年5月27日,央行更是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再次發聲,指出未來影響匯率的因素很多,人民幣既可能升也可能貶,不論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測不准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提示各方要避免被預測結論所誤導,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都不要賭人民幣升貶值去「炒匯」。

 文章認為,研究匯率問題的正確「姿勢」,應該是邏輯比結論更重要。因為影響匯率升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只是不同時期,不同影響因素佔主導。如果先入為主地先有觀點再找論據,通常會選擇性地忽視另一方面的不利信息,進而容易導致誤判。

 特別是匯率是兩種貨幣的比價關係,因此,研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就不能只講中國的事情,還要研究美國及美國以外的事情,甚至還要考慮非經濟因素的影響。

 文章稱,分析匯率的邏輯對了,可助識別諸多風險,把握一定的機會。只要預見的場景出現,那麼匯率就可能發生相應的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政府還是市場,預案比預測更重要,即在承認匯率測不准的同時,做好應對預案,有備無患。

 文章建議,企業應該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聚焦主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管理好貨幣錯配和匯率敞口,從而在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處於更有利位置。

 文章認為,匯率靈活的好處是,沒有只漲不跌的貨幣,這段時間漲了,過段時間就有可能跌回去。從更長遠來看,匯率更加市場化,有助於減輕對於資本外匯管制手段的政策依賴,更好地推動制度型金融開放,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