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發布

2021-05-25 11:21
來源:讀特客戶端

 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5月15日在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深圳市代市長 覃偉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

 「十三五」時期,是深圳堅定沿着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方向奮勇前進的五年,是深圳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深圳視察,多次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和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等重大國家戰略,賦予深圳重大歷史使命。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深圳經濟特區「五個歷史性跨越」輝煌成就和「十條寶貴經驗」,對新時代深圳發展作出重大部署,要求不僅要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而且要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充分體現了對深圳的特別關懷厚愛,為深圳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極大激發了全市上下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我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深圳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綱,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為總牽引、總要求,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推動深圳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一)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2.77萬億元,經濟總量位居亞洲城市第五位,五年年均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8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664.8億元,進出口總額達3.05萬億元,出口總額實現全國內地城市「二十八連冠」。發展質量效益領先,來源於深圳轄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789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3857.4億元、五年年均增長7.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9萬元,五年年均增長7.8%;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1/5,五年分別下降19.3%、23.2%。產業發展更具競爭力,一二三產業比重為0.1∶37.8∶62.1,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02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7.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躍居全國城市首位;現代服務業增加值達1.3萬億元,本外幣存款餘額突破10萬億元。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商事主體總量達359萬戶,五年增長67.5%,創業密度居全國第一;境內外上市公司達450家,五年增加129家;世界500強企業從4家增加到8家;深圳國企資產總額、發展效益位居全國前列。

 (二)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現良好開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施,深市主板與中小板合併落地,自然人破產制度率先推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率先開展,土地管理制度等改革紮實有序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成效顯著,全面推廣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打造「秒批」「秒報」「無感申辦」等系列品牌,「i深圳」實名註冊用戶數突破1400萬,深圳在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營商環境改革深入推進,入選國家首批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主動對標世界銀行評價指標體系,提升市場主體辦事便利化水平,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貨物通關等時間大幅壓縮,深圳在重點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全國第二。

 開放型經濟水平持續提升,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從41%提高到49%,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49%,五年實際利用外資383億美元;深港澳合作更加緊密,「灣區通」工程深入實施,廣深港高鐵、蓮塘/香園圍口岸建成使用,前海累計在全國複製推廣制度創新成果58項,前海模式和生機勃勃發展態勢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

 (三)創新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構。建立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93%,市級科研資金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比重從12%提高到30%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7年居全國城市首位,深圳在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光明科學城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穩步推進,新增腫瘤化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新設立12家基礎研究機構。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5G、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技術創新能力處於全球前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86萬家,五年增長237%,深圳國家高新區實現擴容提質。創設全國首支規模達百億元的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率先推出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優化人才政策體系,新引進人才120萬人,在深全職院士增加到61人,形成人才加速集聚的良好態勢。

 (四)超大城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落實「四早」「四集中」,堅決打贏移民城市、口岸城市、人口大市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堅持外嚴防輸入、內嚴防反彈、嚴防再輸出,發現除湖北武漢以外的全國首例確診病例,在全球率先用冷凍電鏡觀察到病毒全貌,在全國率先探索使用健康碼、建設進口凍品集中監管倉,用20天建成擁有800張負壓病床、共1000張床位的市第三人民醫院應急院區,成功處置歌詩達·威尼斯號郵輪抵深等突發事件,組織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荊州,圓滿完成支持香港建設臨時醫院和方艙醫院等任務,打贏社區小區防控、入境人員集中隔離、深港聯防聯控等多場硬仗。深圳實現了院感事件零發生、社區傳播零報告、復工復產零發病,抗疫經驗和做法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新建污水管網6460公里,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80萬噸、累計達760萬噸,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5萬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水環境實現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轉好,茅洲河、大鵬灣入選全國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優秀案例;PM2.5年均濃度降至1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7.0%,處於國內超大城市領先水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9.7萬輛,居全球城市前列;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1.0%,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1.8萬噸、五年增長157%;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積極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全部清退在營P2P網貸機構,實施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計劃,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政府負債率處於全國最低水平。全面完成對口幫扶任務,助力9省54縣(區、市)20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成廣西百色深圳小鎮、喀什大學新校區等一大批項目,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好」檔次,為全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作出積極貢獻。

 (六)城市規劃建設再上新水平。生態優先、集約節約、和美宜居、內涵發展的規劃建設理念不斷強化,「多中心、組團式、生態型」的城市空間結構持續優化,「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原特區內外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龍華、坪山、光明三個行政區設立,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進入新階段,前海國際化城市新中心、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點片區開發建設提速提效。五年累計盤活存量低效土地93平方公里。樞紐型城市功能不斷強化,深圳入選交通強國首批建設試點,「十橫十三縱」高快速路網加快形成,地鐵運營總里程達411公里、在建總里程達231公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2655萬標箱,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萬人次,機場三跑道、深中通道、深汕高鐵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穗深城際、阪銀通道等項目建成通車,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建設質量不斷提升,平安金融中心等標誌性建築拔地而起,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等18個項目獲評「魯班獎」,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從5%提高到38%,綠色建築面積居全國城市前列。

 (七)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深圳連續六屆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獲評全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城市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文化強市建設深入推進,深圳歌劇院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南頭古城、大鵬所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改造提升取得重大進展,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中英街界碑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部作品獲評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2200億元,居全國第三。深圳成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WTA年終總決賽、深圳國際馬拉松、中國杯帆船賽等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建成開通太子灣國際郵輪母港,獲批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輝煌新時代燈光夜景、前海石公園、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長廊、香蜜公園、寶安濱海文化公園、光明虹橋公園、西涌沙灘等成為網紅打卡地,深圳入選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

 (八)社會民生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九大類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68%。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系列政策,新增就業64.6萬人。教育事業超常規發展,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9.1萬個、增長近30%,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從4%提高到51.6%,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消除大班額,基礎教育辦學質量顯著提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技術大學等高校獲批設立,高校數量增至15所,4所高校入選省高水平大學行列,高等教育處於歷史最快發展期;2所高職學校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職業教育成為全國樣板。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新增病床位2.5萬張,三甲醫院從10家增加到22家,8家醫院進入全國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同類百強,7家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羅湖醫改和深圳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引領全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83.5歲。「4+2+2+2」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建設籌集公共住房44萬套,超額完成「十三五」時期40萬套的目標任務。「9+3」民政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新增養老床位4781張。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全國第一,最低工資標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水平均居全國城市前列,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九)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全面完成1500多個城中村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全國最乾淨城市和世界著名花城建設取得新進展,深圳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園之城」,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建成5G基站4.7萬個,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市域覆蓋,建成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和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台,大力推廣智慧安監、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應用場景,在全國智慧城市評估排名中連續三年位居第一。城市運行更加安全,成功應對超強颱風「山竹」等自然災害,有效處置二線插花地、下坪垃圾填埋場等安全隱患,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32%、死亡人數下降41%;深入推進「平安深圳」建設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刑事治安總警情年均下降19%;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完成255家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率先構建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推出「圳品」436個,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十)法治城市建設邁上新台階。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累計提請市人大審議法規草案45件,立改廢政府規章58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率先建立行政複議標準體系,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營造更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依法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運營中心、仲裁中心,實施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破產事務管理機構和前海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基本構建起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建成全國首個民法公園,推廣光明「三無」信訪經驗,依法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更加濃厚。

 此外,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對台、僑務、人防、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抓好「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更加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中央、省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五年累計獲國務院督查激勵20項,其中2020年獲6項。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持之以恆糾治「四風」,政府系統作風持續轉變。

 各位代表!回顧「十三五」的奮鬥歷程,我們取得了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最令人難忘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深圳山高水長的關懷厚愛,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褒獎肯定,對深圳恩重如山的巨大支持,這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最令人感動的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構築起抗擊疫情的鋼鐵長城,用深圳速度、深圳責任交出了一份超大型口岸城市抗擊疫情的優異答卷,彰顯了深圳先行示範區的「硬核」擔當。最令人自豪的是,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有效應對中美經貿鬥爭等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的信心和決心。

 各位代表!深圳發展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人民拼搏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這裏,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深單位,向駐深部隊官兵,向關心支持深圳改革發展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深圳在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期。前不久召開的市第七次黨代會,深刻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深圳新時代歷史使命,系統描繪了深圳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藍圖,強調要牢記囑託、勇擔使命,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效應,在新起點上把深圳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奮力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必將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部署,在歷屆市領導班子和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打下的堅實基礎上,改革開放再出發、先行示範再引領,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當前,深圳發展迎來一系列重大機遇和多重利好。一是深圳進入「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期,將充分釋放強大的「化學反應」「乘數效應」。二是深圳全面實施綜合改革試點,將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和發展活力。三是創新體系的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構,將顯著提升深圳創新發展能級。四是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合作平台的加快建設,將推動深港澳更緊密合作。五是深圳地處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交匯點,有助於在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我們也清醒看到深圳發展存在的差距和挑戰。一是深圳在綜合實力、發展質量效益、資源配置能力、國際人才集聚力等方面,與國際先進城市還存在差距。二是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安全存在風險。三是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資源要素約束更緊,營商環境、法治環境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四是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給,與「民生七有」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五是超大城市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網絡空間安全等面臨較大壓力,統籌發展和安全任務艱巨。

 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深圳的發展,着力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情,推動深圳發展繼續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根據《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未來五年,我們要全力實現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瞄準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持續奮鬥,到2025年,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現代產業體系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新經濟發展國際領先,在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經濟總量超過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創新能級顯著提升,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躋身世界一流,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左右,原始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突破。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開放多元、兼容並蓄、創新創意、現代時尚的城市文化特質更加鮮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文化產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建成一批標誌性文化基礎設施,形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萬元,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實、更安康、更舒適。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以先行示範標準推動碳達峰邁出堅實步伐,大氣、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環境質量持續提升,PM2.5年均濃度低於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以上,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能,努力成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典範。

 未來五年,我們要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效應。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緊扣「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促進人員、貨物、資金、技術、信息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深港澳市場一體化水平,做強深港這一極,強化廣深「雙城聯動、比翼雙飛」,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攜手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努力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深度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加快深圳都市圈規劃建設,深化與汕頭、潮州協作,繼續做好省內對口幫扶,深化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服務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充分發揮深圳先行示範區的示範引領效應,堅持全方位、全過程、高水平、高站位,主動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最強,落實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六年行動方案,全面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確保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標誌性成果,創造更多全國第一,形成更多深圳經驗,跑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圳加速度」。

 未來五年,我們要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重要要求。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一流深圳質量,構建先進深圳標準,塑造時尚深圳設計,提升優質深圳服務,樹立響亮深圳品牌,率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堅持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突破口,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加快鵬城實驗室建設,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群,實施大科學裝置群帶動戰略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開展基礎研究夯基等創新發展「五大行動」,加快提升創新引領力、硬實力、驅動力、支撐力、源動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堅持以當好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先行示範者為着力點,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實施投資優化工程、促進消費計劃、外貿強市戰略,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探索建設國際免稅城,建設國際會展之都、國家綜合物流樞紐節點,進一步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努力在廣東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中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未來五年,我們要着力打造宜居城市、樞紐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高標準建設宜居城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制定並實施面向2035年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展「山海連城」計劃,強化「一脊一帶十八廊」城市生態骨架,加快建設世界著名花城,推進城市更新和品質提升,提高居住用地佔建設用地比例,走出一條高密度超大城市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路徑。高標準建設樞紐城市,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三個1000公里」骨幹交通網和「四主四輔」鐵路樞紐建設,推進機場、港口、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到2025年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3300萬標箱,地鐵運營總里程超過600公里,綠色交通出行分擔率達81%。高標準建設韌性城市,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城市生命線系統建設,完善居民生活必需品、城市能源、公共衛生等戰略物資和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推進「雙水源」工程、菜籃子小鎮、國際食品谷等項目建設,推動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超前布局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海綿城市,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標準和能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安全發展示範城市。高標準建設智慧城市,實施「5G+8K+AI+雲」新引擎戰略,建設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數字孿生城市和鵬城自進化智能體,構建智慧城市的數字底座、感知體系、泛在連接網絡和先進智能中樞,實現城市全要素數碼化、城市運行實時可視化、城市管理決策協同化和智能化,打造國際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和數字中國城市典範,讓城市運轉更聰明、更智慧。

 未來五年,我們要全面發力「五個率先」重點任務。加快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行動、未來產業引領計劃、現代服務業能級提升工程,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全球創新資本形成中心、金融創新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0%左右,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77%。加快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一體推進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發展國際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構建一流的企業合規法務示範體系,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打造法律服務樞紐城市和模範法治社會,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加快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大力弘揚特區精神和新時代深圳精神,基本建成「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國際著名體育城市,加快打造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到2025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聚焦「民生七有」目標,加大民生投入,未來五年新增就業60萬人,新增基礎教育學位90萬個,新增病床位2萬張,三甲醫院達30家,建設籌集各類住房75萬套,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體系和機制,基本建成「9+3」民政服務設施和「1336」養老服務體系,構建高質量嬰幼兒照護托育體系,推動無障礙城市、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範,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建立「三線一單」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體系,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用地結構調整,構建以臭氧防控為核心的大氣污染防控體系,推動治水從鞏固治污成果轉向全面提質,建成1000公里碧道和節水典範城市。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續降低,垃圾焚燒日處理能力達2.7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50%,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00萬輛,綠色低碳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0+10」工作安排,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深圳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2%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做好今年工作,要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毫不放鬆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強化深港聯防聯控,繼續做好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防控,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短板漏洞,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和散發病例傳播擴散,有序推進大規模疫苗接種,科學組織、加快推進已獲批緊急使用的疫苗生產供應,為全國全省疫情防控大局貢獻深圳力量。

 重點做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實施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十大計劃」。實施高質量投資計劃,加大新基建、重點片區、民生工程等投資力度,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500億元。實施工業投資擴產倍增計劃,培育引進更多先進製造業項目,建設符合產業需求的新時代高標準廠房,推動工業投資、工業技改投資上規模、優結構、增效能。實施拓展內需市場計劃,制定建設全球重要商貿中心實施意見,充分釋放內需潛力。實施外資外貿拓展計劃,落實省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推動外貿量穩質升,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實施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計劃,創建科創金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引導各類風投創投、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培育上市公司和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00家。實施新技術、新產業應用推廣計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萬家。實施減稅降費計劃,完成1000個以上園區轉供電改造,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實施國土空間提質增效計劃,整備土地10平方公里,推進舊工業區升級改造,提高工業用地高效利用水平,加快打造「兩個百平方公里級」高品質產業空間。實施大規模學校建設計劃,新開工建設幼兒園60所、中小學90所,建成高中9所,新增各類學位13萬個。實施大規模住房建設計劃,供應居住用地不低於3.6平方公里,新開工住房面積1500萬平方米以上。

 (二)搶佔構建新發展格局先機。充分發揮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優勢,深化對內經濟聯繫、增加經濟縱深,全力鞏固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動供給體系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引領作用,着力以創新突破新技術、創造新供給、催生新需求。開展重點領域標準質量提升行動,加快中國計量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加強與國際標準銜接互認,以更高標準提升供給品質。推動消費體系升級。出台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創造消費新需求的工作方案,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打造福田中心商業區、後海超級商業區等一批知名商圈,推進東門步行街等升級改造,引進建設綜合性電子商務平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500億元以上。推動流通體系升級。建設數碼化、智慧化現代物流體系,發展供應鏈物流、保稅物流、冷鏈物流,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物流業增加值達3000億元。推動開放體系升級。主動對接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出台實施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發展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優化綜合保稅區功能布局,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推動品牌體系升級。實施品牌推廣工程,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品牌國際化建設,培育一批知名製造品牌和服務品牌,提升服裝、家具、鐘表、黃金珠寶、眼鏡等優勢傳統產業附加值,打造深圳品牌新優勢。

 (三)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出台落實創新發展「五大行動」實施方案,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不斷增添發展新動能。強化戰略科技力量。以主陣地的作為加快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高標準建設鵬城實驗室和光明科學城、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推動綜合粒子設施、鵬城雲腦Ⅲ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加快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農業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灣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支持頭部企業和戰略科研平台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強央地協同創新,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開展50個以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用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三首」工程,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中芯國際晶片生產線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實施製造業數碼化轉型工程,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龍崗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承載區、「互聯網+」未來科技城、梅觀創新產業走廊、九龍山數字城、海洋新城、蛇口國際海洋城、大梧桐新興產業帶、鹽田河臨港產業帶等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打造坪山-大鵬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示範區,建設中國(深圳)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區。加強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協同。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部署創新鏈,優化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繼續辦好高交會等展會,清單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謀劃建設全新機制的深圳創新創業學院,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能力。

 (四)全面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推動27條改革舉措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落地,承接落實好省里下放的103項行政職權事項,策劃更多戰略戰役性改革,推出更多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推動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台,健全私募基金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探索開展數據交易,建設數字貨幣創新試驗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動出台深圳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清單,開展破除制約市場競爭的隱性壁壘試點,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制度,開展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健全新技術、新產品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建設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中心,加大知識產權證券化力度。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探索到境外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加氣業務。完善民生服務供給體制,試點放寬國際新藥准入,加快構建國際一流的整合型優質醫療服務體系和以促進健康為導向的創新型醫保制度,探索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用地用林用海改革試點,加快實現「多審合一、多證合一」。

 (五)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18條措施,深化深港澳更緊密合作,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力實施「灣區通」工程。探索在教育、醫療等領域擴大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爭取港澳保險大灣區服務中心落戶,加強與澳門在特色金融、文化創意、中醫藥等領域交流合作,高品質打造一批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促進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抓住「擴區」和「改革開放」兩個重點,紮實推進制度改革創新,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提升法律事務對外開放水平,高標準建設「兩城六區一園一場六鎮雙港」。加快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攜手香港制定「聯合政策包」,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國際量子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推動科研資金跨境使用等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大灣區藥品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分中心等平台作用,集聚一批國際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集群。打造深港口岸經濟帶。開展口岸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推進通關便利化,提升口岸品質,加快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重建,規劃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拓展深港合作新空間。

 (六)提升全市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水平。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創建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城市,加大優質資源向原特區外地區傾斜力度,創新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體制,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推動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西麗高鐵新城、北站國際商務區、環中心公園活力圈、寶安中心區、光明中心區、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坪山燕子湖等規劃建設提速,推進國際交流中心、深圳灣文化廣場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華富北、新橋東等片區更新改造。建設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開工建設深惠、深大等城際鐵路,推進深汕高鐵、深茂鐵路、軌道交通11條線路等建設,建成贛深高鐵,做好軌道交通五期建設規劃編制。開工建設望海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推進深中通道、機荷-惠鹽高速改擴建、皇崗路快速化改造等在建工程。加快機場三跑道、鹽田港東港區等項目建設,建成機場衛星廳、小漠國際物流港一期工程。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完成600個小區優質飲用水入戶改造工程,改造市政供水管網60公里,新建污水管網64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4萬噸,新建地下綜合管廊40公里,新增市政中壓燃氣管網100公里,新增管道天然氣用戶25萬戶,推進充換電設施、立體停車場等建設。打造一流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新建5G基站5000個、多功能智能杆7000個以上,加快建設5G行業虛擬專網、5G政務專網和1.4GHz無線寬帶專網,打造智能網聯交通測試平台,為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七)全面實施文化軟實力躍升行動。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工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開展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提升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實施新時代文藝發展工程,圍繞慶祝建黨100周年策劃推出一批重大文藝精品,引進文藝名家設立工作室。開工建設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國深博物館、深圳創意設計館等重大文化設施,推進深圳黨史館、國家方志館特區分館規劃建設,繼續辦好文博會、「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深圳讀書月、深圳設計周暨環球設計大獎、深圳時裝周等活動。發展數字文化產業、創意文化產業和時尚產業,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建設大浪時尚小鎮,擦亮「設計之都」品牌。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快新大主題公園、光明小鎮、冰雪綜合體等項目建設,建成金沙灣國際樂園,推動小梅沙片區等旅遊景區升級改造,打造城市特色旅遊品牌。積極開展國家體育消費城市試點。開工建設中國足協足球訓練中心,新建80個以上便民利民健身場所,辦好深圳國際馬拉松、深圳市第十屆運動會等體育活動,吸引更多職業體育俱樂部落戶,培育電子競技、水上運動等文體消費,體育產業增加值增長15%。

 (八)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拿出更多實招硬招解決市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紮實辦好年度民生實事。推進高質量就業。繼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新增就業17萬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教育經費保障體系、校長教師發展體系、教育教學研究體系、監測督導評價體系,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樣發展。實施基礎教育學位保障攻堅計劃,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培育引進優質特色民辦學校,高質量全面實施課後服務,深化體教融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創建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創建「雙一流」,支持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等納入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加快籌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學、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深圳海洋大學等高校。落實部省共建職業教育高地方案,加強中高職銜接,爭取高職學校開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深入推進健康深圳建設。促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管理服務。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和社康服務擴容提質,新增病床位1000張,加快第二兒童醫院、吉華醫院、大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二期、質子腫瘤治療中心等在建工程,開工建設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二期、阜外深圳醫院二期等項目,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加強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新引進高層次醫學團隊20個以上。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着力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出台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完善智慧化住房租賃監管服務平台,推進棚改和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籌集公共住房8萬套,改造籌集租賃住房10萬套以上。強化兜底民生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至1300元/月,實施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加強對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的關愛幫扶,推進無障礙設施全覆蓋,發展專業社會服務,打造愛心之城和志願者之城升級版,努力讓城市更加溫暖。

 (九)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提升精細治理水平。以繡花功夫把城市管理好,探索「物業城市」治理新模式,改造升級公共廁所300座,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5條以上,打通斷頭路15條,治理交通擁堵節點100個,強化學校、醫院、重點片區、重要路段等交通綜合整治,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推進美麗街區建設,完善兒童活動空間、母嬰室等配套設施,讓市民生活更便利。提升智慧治理水平。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府治理「一網統管」、政府運行「一網協同」,高水平打造可視化城市空間數字平台,推廣政務服務「免證辦」,推進「5G+千行百業」應用,推出100個以上智慧應用場景,新增200個高頻「無感申辦」事項,深化深圳-新加坡智慧城市合作,推進公共數據有序開放,強化數據安全和私隱保護。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完善行政執法標準化體系,規範基層執法,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深化信訪工作改革創新,推進群眾信訪訴求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提升安全發展水平。強化風險意識,積極防範重大風險挑戰,率先實現政府隱性債務全部清零,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城市公共安全、食品藥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監管,提升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加大海防打私力度,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十)建設更高水平的美麗深圳。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深入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強化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加強機動車尾氣、工地揚塵等污染治理,全面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嚴格成品油質量監管,提高遠洋船舶岸電使用率和燃料清潔化水平。鞏固提升水環境治理成效。推進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量和進水污染物濃度「雙提升」,實現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面穩定達標。推動筆架山河等河流暗渠復明,新建碧道210公里以上。開展近岸海域入海河流「降總氮」行動,啟動「三灣一口」生態修復工程,推動東部海域水質保持優良、西部海域水質穩中向好,建設美麗海灣。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垃圾分類收運水平,加快深汕生態環境科技產業園和光明、龍華、坪山能源生態園規劃建設,實現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治理。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抓住碳達峰、碳中和契機,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建設綠色製造體系,發展綠色產品貿易,培育綠色金融,壯大綠色建築,推進深圳國際低碳城等項目建設,倡導綠色消費,提高全民節能低碳意識,努力讓綠色低碳成為生產生活新時尚。

 各位代表!進入新階段,踏上新征程,政府系統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廉潔從政、勤儉辦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毫不鬆懈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建設廉潔政府。堅持依法行政、勤政為民,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辦好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推動審計監督全覆蓋向縱深發展。堅持轉變職能、提升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有效監管,提升服務水平,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好市民、服務好企業,努力讓市民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讓惠企政策像快遞一樣精準直達。堅持真抓實幹、爭創一流,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精神,奮力跑好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第一程」,勇當駛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輝彼岸的第一艘「衝鋒舟」。

 各位代表!我們身處偉大的新時代,必須創造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責任編輯:黃鶯]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