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接受網媒訪問時再談論本港房屋問題,他指出,現時很多公務員有時候沒有做到「do it or die」的要求,一份文件在政府部門間傳閱需時幾個星期的情況很常見,如果不能夠以較快的速度生產新公屋,劏房住戶就難以上樓。
梁振英稱,現在許多公務員有時候沒有做到「Do it or die」的要求,一份文件在政府部門間傳閱需時數周的情況很常見。如果說改革政府施政效率,會令到原本制度「禮崩樂壞」,那這些「禮和樂」都是近年來的陋習,例如一些惠及市民大眾的工程,可以因為一些不知名的人士,通過法援申請司法覆核,拖延整個政府發展計劃,而他本人卻沒有任何後果。
梁振英指,香港需要學習內地、新加坡,與時間賽跑,如果不能以較快的速度生產新公屋,劏房住戶就難以上樓,「如果我們不能夠用比較快的速度,生產新公屋,劏房住戶怎麼上樓?劏房的家庭每住多一晚,就多一晚火災的風險。」他提到2011年造成9人死亡的花園街大火,指現時並非沒有建屋計劃,反問如果是為了普通法的傳統,遵循漫長的流程與程序,香港還需要付出多少場大火、燒死多少人,才能讓劏房戶上樓。
梁振英續指,港人不能將眼光局限於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要放眼大灣區。大灣區其他城市與香港距離相近,文化和語言相通,氣候亦相同,自從2017年香港與發改委和廣東省簽署大灣區發展框架協議後,轉眼間就四年,若港人未來五年沒有很好把握大灣區發展的黃金機遇,將會「蘇州過後無艇搭」。梁振英告誡年輕人,不要道聽途說,主觀上覺得大灣區不適合自己的發展,應該親身試過後再發表意見,眼見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