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未來】灣區速度!資格審批1個工作日搞掂 港澳醫师拎包即來穗執業

2021-04-20 09:59
來源:南方都市報

 灣區花正開,粵港澳三地的人、財、物交流也更趨頻密。如何更好地服務大灣區居民,提升灣區居民的整體獲得感?充分利用粵港澳各自的醫療優勢,即深化合作,又優勢互補,成了構建健康灣區的核心要義。

 4月19日晚,履新廣州市衛健委主任一職不久的黃光烈出席「灣區花正開」故事會活動,在談及健康灣區建設的廣州做法時他透露,廣州通過不斷優化審批服務,為港澳資本來穗辦醫提供便利,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時限由20工作日壓縮至5個工作日,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由45個工作日壓縮至6個工作日,將港澳醫師內地醫師資格認定事項審批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

 「港澳醫師來內地執業,在廣州可以做到當天辦理執業。更為通俗點形容、概括,那就是『港澳醫生拎包就可來穗執業』」。

 港澳居民來穗就醫可享同等、同質化服務

 港澳醫師來穗執業人群不斷提升

 黃光烈表示,一直以來,粵港澳三地之間在醫療衛生領域有着廣泛的交流合作,特別是隨着大灣區戰略推進,醫療合作更加富有深度和廣度,相互間交流日益增多。廣州既是其中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方。

 廣州作為我國第三大醫療中心城市,全國百強醫院(復旦版)就擁有九家,許多專科不僅輻射華南,其對於整個粵港澳灣區乃至東南亞地區都有着極強的輻射。基於此,廣州為港澳居民來穗就醫提供了最大便利,並積極為港澳同胞以及大灣區群眾提供與廣州居民同等、同質的醫療服務。

 一方面,廣州大力推進醫療機構和國際接軌,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祈福醫院等通過JCI認證,醫療服務已經達到國際公認標準。在能力上能服務好、解決好港澳居民的同時,還積極探索醫療機構與商業保險公司簽約或建立聯繫,出具部分英文醫療文書,方便港澳人士後續診療及醫療費用報銷等。並且在醫院設置專門的導診台,配備懂外語和粵語的導診人員,提供中英文雙語指引標識等,港澳人士就診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港澳來穗投資辦醫、行醫交流不斷增多。廣州鼓勵港澳在廣州以獨資形式,或與內地合資或合作形式設立醫療機構,同時鼓勵港澳醫師來穗短期行醫。目前,在廣州由港澳舉辦的醫療機構有7家,港式家庭醫生工作室61間,在冊港澳醫師25人。去年一年,就有110名港澳人員在廣州報名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其中技能考試通過72人,筆試通過58人。

 在這一雙向交流中,基層醫護人員的也得到了能力、業務上的提升。2018年以來,廣州與香港聯合醫務集團合作的醫務金牌社區醫療培訓項目,先後有700多名基層醫護人員參與培訓。

 簡化審批推進健康灣區建設

 港澳醫生已實現拎包就可來穗執業

 黃光烈表示,廣州作為位於大灣區的國家中心城市,當前和今後,廣州將抓住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持續拓展合作渠道,拓寬合作領域,在推動灣區健康事業和產業發展上積極發揮核心引擎作用。在大灣區戰略布局帶動下,廣州與港澳之間將建設更高能級的衛生健康交流合作平台。

 通過對居民健康事業的關注和持續投入,廣州近些年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全市現有醫療衛生機構5593家,其中醫院284家、三甲醫院家40家級醫療中心。在廣州,城市15分鐘、遠郊區30分鐘就醫圈業已實現。廣州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30.45%、居全國前列,居民平均期望壽命82.9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特別是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展示了廣州衛生健康的深厚實力和強大能力。截至目前,已經治癒確診病例過千例,死亡1例,治癒率和搶救成功率穩居國內重點城市之首。

 廣州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黃光烈表示,接下來,將深入推動高水平醫院建設,統籌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大病例資源、臨床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持續提升醫療中心輻射力吸引力,吸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落戶廣州。

 與此同時,廣州還將繼續優化審批服務,為灣區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來穗行醫、辦醫、就醫體驗比如,為港澳資本來穗辦醫提供便利,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醫療機構執業登記壓縮至6個工作日,港澳醫師內地醫師資格認定事項審批壓縮至1個工作;簡化或取消港澳辦醫中消防、環評及醫療廢物處理協議等前置條件,實現跨部門聯辦審批。

 廣州還將一部分省管、市管的權限下放至南沙、黃埔區。前者,是大灣區,尤其是穗、深、港、澳地理上的中心區域,又有自貿區優惠政策加持;後者港澳資企業相對集中,是港澳居民創業、興業的聚集區。

 通過這一系列的優化,港澳醫生拎包就可來穗執業,當天即可完成執業相關申請、審批工作。

 黃光烈透露,廣州還將進一步推動更高質量的衛生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並着眼大灣區大健康,加強與港澳之間在醫療體制、醫學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將港澳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廣州豐富的醫療資源相結合,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及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為契機,努力打造醫療高地,着力在數字科技、生物醫藥、精準醫學、醫學教育、健康養老、公共衛生、中醫藥產業等方面,推動穗港澳三方資源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有序流動。(採寫:王道斌 楊麗雲 黃海珊 穗衛健宣 攝影:李孟麟)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