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今日(6日)發文介紹「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以澄清個別媒體對評估套件中有關國民身份認同問題的一知半解報道。
教育局指,評估套件是局方委託大專院校為支援學校自我評估而發展的專業評估工具,對象為小三或以上學生,旨在協助學校了解學生在情意及社交的表現,從而檢視學生在全人發展方面之需要,以作適當規劃及跟進;局方並沒有指定學校必須使用評估套件的哪一量表,而國民身份認同是評估套件之其中一個量表,一直沿用至今,並非個別媒體指是因應國安法及國安教育落實,局方要求學校必須使用國民身份認同量表;如學校想了解學生在國民教育看法以便教師分析及策劃日後工作,因而在校內問卷中採用有關國民身份認同題目,這是校本決定;教師如有不同意見,應向學校反映及商討。
教育局提到評估套件各項目均不含任何預設立場或答案,只是協助學校了解整體學生想法,以反思跟進工作;量表/問卷題目為陳述句子,設有「毫不同意」、「不太同意」、「相當同意」及「極之同意」的選擇,供學生表達意見;教育局認為評估套件涉及國民身份認同問題與其他題目類同,並無預設學生應該回答「極之認同」就是最好;而個別媒體將有關問題扣上極端民族主義帽子,實屬無的放矢。
教育局表示局方並無要求學校必須蒐集哪些評估套件的數據,學校應根據校本需要及其關注事項決定何時和如何使用評估套件,以檢視學生在全人發展方面的需要及校內推行相關措施之成效;學校亦無需向教育局提交情意及社交表現數據,因有關評估套件是供學校作專業教學、評估和回饋之用,讓學校掌握學生全人發展需要及檢視相關措施在校內推行情況,以作出跟進和改善。
教育局指,「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已沿用10多年,局方現正委託大專院校檢視評估套件,包括按需要優化問題,以配合社會及教育發展需要。(中通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