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自閉症康復實訓基地:讓「星星的孩子」更熱愛生活

2021-04-02 14:54
來源:中新社

 紅豆製作的旗幟、卡紙裁剪的小紅花、橡皮泥捏制的糖葫蘆……在江西民政學校自閉症康復實訓基地內,依次掛著十幾幅「星星的孩子」的畫作。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患病者多為兒童,他們也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III》調研顯示,中國自閉症患病率約1%,自閉症人群超1000萬,其中12歲以下兒童約200萬人,且每年都在增長。

 在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前夕,記者走進江西民政學校自閉症康復實訓基地,探究這裏如何「喚醒」與守護「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的主要特徵體現為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刻板行為及興趣範圍狹窄,自閉症兒童對於世界的感知覺是和常人不一樣的。」據江西省民政學校自閉症康復實訓基地副校長張一娉介紹,自閉症兒童的2至4歲是黃金干預期,如果可以早發現,可干預的空間會非常大。

 記者在實訓基地內看見,每間教室都有專門的用途,有遊戲教室、感統教室,還有專門用來一對一教學的個訓室。在一間感統教室內,十餘名自閉症兒童正在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陪伴之下搭建積木。而另一邊的遊戲教室不時傳來嬉鬧聲,一名兒童正被圍繞在中間為大家表演節目。

 「每個自閉症兒童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學習能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更熱愛生活,更好地融入社會。」張一娉表示,不少孩子剛來基地時,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過激行為,經過干預治療後,都有相應的改善。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對自閉症患者的干預主流方法就是「ABA」,也就是應用行為分析法。但由於英語水平的欠缺,中國有大部分自閉症康復老師和機構對與ABA所衍生出來的自閉症評估工具只有「望洋興嘆」。

 「我們正在對這些國外較為成熟的評估工具做漢化工作,翻譯後的教材將會發放給家長以及其餘機構。同時也一直致力於研究美國等西方國家課程上的一些特色,是否能和我們國家的課程體系相融合。」江西民政學校自閉症實訓基地負責人林東宇表示,目前基地正在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並逐步與國際接軌,教學方法既有西方的理念又結合了中國傳統的文化。

 據林東宇介紹,該基地在加拿大聘請了兩位專家,每周會進行視頻連線,並將每個孩子的干預情況形成報告,國外專家也會一對一給出相應解決方案。

 「對自閉症兒童的干預和陪伴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家長和社會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林東宇看來,守護「星星的孩子」要家長和全社會一起來完成。在實訓基地內的課堂上,參與陪伴的家長也是「學生」。

 「我家小朋友原來就是無意識地發音,話不多,也不喊爸爸媽媽,和陌生人面對面的時候眼神會『飄』走。」彭女士在自己兒子3歲之時發現他患有自閉症,隨後便將孩子送入江西省民政學校自閉症康復實訓基地學習。

 「他現在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了,會叫我們爸爸媽媽,也會向我們提要求了。」彭女士說,原來由於相關知識的缺乏,發現患病之時已比較晚,現在經過學習之後,自己在家也可以對孩子進行一個基礎干預。

 下課鈴聲響起,基地內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三三兩兩踏上回家的路。「他們有着與常人無異的外表,卻有一顆孤獨的心,希望全社會能更好地接納這些孩子們。」張一娉說。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