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10周年紀念日。昨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修正震災復興基本方針,由2021至2025年度將投入復興事業費1.6萬億日圓(約1138億港元),期內總計復興事業費總額達約32.9萬億日圓(約23525億港元)。
災區人口減少產業空洞
據日本警察廳周二公布最新數據顯示,311大地震受災的12個都道縣總死亡人數達15900人,其中有6個縣的2525名失蹤者「還沒回家」。據悉,受災地經過10年,正面臨人口減少、高齡化與產業空洞。為要活化地區,不僅要促進避難居民返鄉,亦必須吸引新居民入住。新修正的基本方針亦規定,復興廳的設置期間延長10年,至2031年。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沒有福島復興,就沒有東北復興;沒有東北復興,就沒有日本的再生,故「311復興」將持續是日本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另外,京都大學人類暨環境學研究所教授鎌田浩毅表示,據過去的地震數據與模擬結果推算,預測下一次南海海槽地震會發生在2035年前後的5年內,即2030年至2040年間,地震規模恐將達9.1級;而相關地震過去有高比例發生於冬天,且在大約40年前開始,日本列島內陸的地震會變得較為頻繁。據日本政府所預想的災情,地震引發災難,最壞情況或令全日本有32.3萬人死亡、238萬多棟建築物倒下或燒毀;地震造成的避難災民一周內可能多達950萬人,且影響時間恐長期化。
900噸輻射廢棄物待處理
311日本大地震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已10年。當時,強烈地震與海嘯摧毀核電廠,重創環境與社會,至今仍未平息。雖然這10年來致力排除殘留核燃料與污染水,但仍有85%特別除污地區仍未進行清除工作,後續還要提取900噸與高放射性碎片混合的熔融燃料,距離完全除役,還要30至40年。
昨日,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發布報告表示,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發現了新的污染場所且嚴重程度遠超乎預期,因此原本廢爐拆除計劃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令人驚訝的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1號和3號機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排出的部分氣體發生了倒流,「有可能再次引發爆炸」。
首相菅義偉月初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因為國家資源匱乏,難以達成全面棄核,認為要將以往盲目相信核電工業的安全神話摒棄,採取世上最嚴謹的安全標準,確保核電站有能力應付地震、海嘯等災害,並在取得民眾的理解及配合綠色能源發展下,重啟核電設施。但民意卻與政府背道而馳,日媒早前收集超過3000份關於對核能發展取態的問卷,半數受訪者認為應減少國內的核設施,另有17%人表示應廢止全數設施;對於重啟核電站的做法,39%人反對,支持重啟的只有16%,反映大部分民眾不支持核電發展。
災區催生「黑色旅遊」
日本311大地震後災區人去樓空,不少城鎮成為無人區,反而催生讓遊客親訪災區的「黑色旅遊」。另類旅遊吸引不少外國人參與,在旅遊平台上的評價不俗,負責重建的復興廳亦大力推銷,以消除外界對福島災區的負面印象。
黑色旅遊是指人們到曾發生過死亡、災難等不幸事件的遺址觀光,但有輿論認為如在幸存者傷口灑鹽。遊客親身見證一些因過量輻射殘留而無法拆除的建築物,及臨時搭建的組合式房屋,甚至由居民向遊客憶述當年海嘯逃生經歷。導遊亦會在沿岸測量輻射量,希望遊客能切身感受核災帶來的絕望,並汲取教訓傳給後代。有遊客認為,親身來到現場有助了解核災,勝過聽媒體報道後憑空想像,並希望幾年後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