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A股三大指數低開,隨後兩市經歷一番大幅殺跌。早盤,指數低開低走,創指跌幅一度觸及4.4%。另外,滬指一度失守3400點,滬深300指數一度跌破5000點,創去年十二月以來新低。板塊個股普跌,恐慌情緒愈演愈濃。隨後,三大股指深V反彈,指數跌幅大幅收窄。臨近上午收盤,指數跌幅震盪收窄,創指率先翻紅。盤面上,有色鈷、鋼鐵盤中走高,抱團股止跌企穩,貴州茅台、中國中免等個股全線反彈,市場總體氛圍好轉,賺錢效應轉好。截止上午收盤,滬指報3415.23點,跌0.18%,成交額為3026億元;深成指報13803.06點,跌0.44%,成交額為3589億元;創指報2723.42點,跌0.20%,成交額為1226億元。
從盤面上看,BIPV概念、港口航運、鋼鐵板塊漲幅居前,種植業、軍工、碳中和板塊跌幅居前。
國泰君安認為,「經濟修復+利率上行+通脹上行」環境孰佔優?相對優勢在中盤。2005年以來,宏觀環境共現六次明顯的三維共振現象,前四階段中盤除階段一與大盤漲幅接近外,其餘三階段均明顯優於大盤。中盤僅在最後兩個階段由於A股龍頭抱團的開始表現略不及大盤。從六次行情貢獻結構來看,大盤上漲更依賴估值,而中盤則以盈利貢獻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