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經貿關係掣肘 邁向更深層次合作 中歐投資協定互惠共贏

2021-02-22 02:33
來源:香港商報

 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於2020年12月底如期完成,協定將在雙方完成各自內部批准程序後生效。兩個GDP規模相加近30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有望打破經貿關係繼續深化的掣肘,邁向更高層次開放合作。受訪學者表示,中歐投資協定從完成談判到最終簽署並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其後續影響和效應還會不斷出現。短期內,歐洲對華投資預計會有較快增長;從長期來看,歐洲統一的市場規則亦有利於中國企業在歐洲開展投資活動。學者預計,協定落地生效仍需克服一些障礙,料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即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完成。

 數據來源: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2019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1雙向投資前景更廣闊

 2020年12月30日,中歐雙方領導人共同宣布,歷經7年35輪談判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歐政商人士對投資協定均給予極高評價和期待。今年2月3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歐盟駐華代表團團長郁白、WTO前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會長迪迪埃‧克林等以視頻連線方式,參加了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舉辦的中歐投資協定「視頻研討會」。

 盧沙野表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是中歐關係史上的一件大事。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是一項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協定。協定將有力推動中歐雙向投資高質量發展,為中歐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准入、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其他參會嘉賓亦高度評價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認為這為新冠疫情籠罩下的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利好,不僅將為中歐雙向投資開闢廣闊前景,也將為中歐和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活力,為維護全球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帶來正能量。與會人士認為,歐洲企業高度重視中國市場,隨着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有望在電動汽車、電子科技、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領域迎來更多投資機遇。

 2歐洲「務實派」仍佔主流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2月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中歐雙方共同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簽署,為雙方企業營造更加開放、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至於中歐投資協定最快將在何時落地生效,會否遇到一些阻礙?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協定落地主要看歐洲方面,預計在2022年上半年,即法國輪值歐盟主席國的時候能夠告一段落,「這可能是一個比較現實同時也是比較理想的預期」。他強調,2020年完成投資協定談判,德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發揮了很大作用。不排除德法兩國之間有協調,以克服一些障礙,尤其是來自歐洲議會的一些所謂的「反對」。

 崔洪建表示,歐洲的民意環境比較分裂,一派比較務實,認為投資協定首先要解決的是投資領域的問題,不能賦予協定太多意義,不能指望協定能解決所有問題和分歧。目前,「務實派」還是主流,代表了絕大多數歐洲工商界的利益,以及歐洲民眾的利益。他說,加強與中國的投資和貿易合作,從根本上有利於歐洲的民生。崔洪建同時指出,另一派則想將投資協定落地的程序與其他方面掛鉤,以此為籌碼向中方繼續施壓。「這一派其實不是主流,但是符合西方傳媒的習慣,聲音比較大。」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向記者表示,協定落地生效的時間確實難以預料,在法律文本審核、翻譯上可能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歐盟的情況比較複雜,還需要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兩個機構的批准。歐盟理事會代表各個成員國,情況相對較好;歐洲議會的批准可能會比較困難。「有鑒於此,協定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落地生效的可能性會大一些。」屠新泉強調,中歐投資協定對歐盟來說非常重要,中國是目前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持續上漲的國家,而在美國之前與中國達成協定,亦是體現歐盟國際地位的重要成果。

 崔洪建直言,歐洲現在的經濟狀況不容耽誤,如果歐方批准協定的程序拖延時間過長,中歐之間的很多合作就會失去機遇。如果協定最後卡在某個歐盟機構,比如歐洲議會,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就必須考慮,這對其國際地位及公信力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3獨資料成歐企投資新亮點

 截至2020年11月,歐盟對華實際投資存量達1180億美元左右。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協定為歐洲公司開放了更多市場,也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打開了通道,他認為這是中歐雙方經過長期艱苦努力形成的「雙贏」。伍德克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將持續佔到全球增長的30%,所以對企業來說,待在這裏參與這個市場非常重要,未來幾年不會改變的是歐洲公司會繼續深耕中國市場。中國的製造業一直是強大的,包括汽車、化工、機械、建築等行業(走在世界前列)。「不過,中國在服務業方面有點落後,我希望投資協定能夠為保險、本地運輸、建築、醫療以及銀行等行業投資更多地打開市場。」

 崔洪建認為,協定一旦簽署實施,中國會開放更多投資領域,例如醫療衛生、金融服務以及電信等領域,短期內對歐洲企業的吸引力會更大一些,對華投資料將出現較快增長。

 至於協定實施後,歐盟對華投資可能會出現哪些新亮點,屠新泉回應說,以前中國存在一些投資限制,尤其是合資的要求,比如汽車領域基本上都是合資企業。今後,獨資會變成一個主要投資形式,企業可以很好實現對技術、知識產權的控制,預期歐洲企業會進一步向獨資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在服務業領域也推出了很多新的開放政策,鑒於歐洲企業在該領域的獨特優勢,相信其投資也會有明顯增加。

 4中方將受益

 歐盟統一市場規則

 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在2016年達到一個高峰後,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幾年來持續下跌。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達到370億歐元,到2019年則滑落至120億歐元。

 協定將給中國對歐投資帶來哪些影響?崔洪建認為,中國對歐投資在2016年達到一個高峰,實際上有重複投資、扎堆的現象,當時那種投資井噴的情況存在一些不理性因素。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講,也顯示歐洲市場對中國投資還是具有長期吸引力的,包括投資回報率、穩定性和法律環境等。「我覺得中國對歐洲投資有逐漸趨向理性的方面,也有對外投資更加科學的管理因素。」他表示,從長期看,未來會進一步堅定中國投資者對歐洲的信心,今後中國對歐投資將是長期、理性及可持續的。

 崔洪建表示,投資協定對於中方來說,第一個好處就是在歐盟27個成員國有一個統一的投資規則,減少了去每個國家投資都存在政策對接的問題。在減少投資成本、消除隱性壁壘的同時,也有利於自身權益受損時更好地運用法律手段。他認為,對中國企業來說,協定更多體現的是長期性利益。

 後續雙方還需談判投資保護

 崔洪建還表示,中方已經享受到了歐洲相對高水平的市場開放,但後續雙方還需談判投資保護的問題。針對歐洲一些國家近期擴大了投資審查範圍,他回應稱,投資審查並不是對中國投資的全面收緊,但確實會給中國投資者的信心帶來一定影響。在協定落地實施後,一定程度上會消除這些問題,在相互確保公平的市場准入後,歐方也需做出更積極的表現。「投資協定並不意味着中歐在投資上的對話及進一步合作終結了,實際上是有了更好的基礎。」他指出,中歐雙方需要繼續探討哪些投資審查已經涉及到歧視、保護主義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兆源強調,中歐雙方已承諾在協定簽署後兩年內啟動關於投資保護和投資爭端解決的談判。值得注意的是,中歐投資協定中的許多新規則與各國制度環境聯動互嵌,中國也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更深層次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記者 敖雷)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