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魚」到「無漁」 「十年禁漁」對長江意味著什麼

2021-01-06 15:32
來源:新華社

 從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江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大家的努力又將為長江的水生生物贏得寶貴的10年休養生息。處在時間節點,很多人不禁想問:為什麼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為何是10年的時間長度?10年後長江會有什麼改變?日前,記者專訪了長江「十年禁漁」政策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從長江「無魚」,到長江「無漁」

 未來10年長江「無漁」的背後,是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如何理解「無魚」呢?

 曹文宣說:「通俗的理解,就是漁民按照傳統捕撈的方式、工具,已經捕不到魚了。我們再不保護長江,資源以後就很難恢復了。」

 曹文宣指出,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餘種。但是目前長江每年的天然魚類捕撈量已經不足10萬噸,而我國每年淡水魚品的產量是3000多萬噸。這表明,一方面長江里的魚兒數量岌岌可危,另一方面長江「十年禁漁」不會對老百姓的餐桌產生大的影響。

 「禁漁不僅是保護魚類的舉措,而且是關於修復長江生態、保護自然資源的問題,這將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曹文宣說。把保護和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長江「十年禁漁」將是重要舉措之一。

 禁漁為何要10年之久?

 長江禁漁為什麼需要10年的時間呢?曹文宣表示,長江里最常見的「四大家魚」青、草、鰱、鱅等魚類通常需要生長4年才能繁殖,連續禁漁10年,它們將有2至3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才能顯著增加。野生魚類種群的恢復將有利於長江整體生態環境的修復,並為養殖魚類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

 其實從2003年開始,長江幹流和一些重要支流就實行了每年3個月的春季禁漁,後來又延長至4個月。但是曹文宣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每當休漁結束,無節制的捕撈立刻出現,「迷魂陣」「絕戶網」撈起了剛剛生長幾個月的幼魚。這些小魚以每斤5毛錢左右的價格出售,成為養殖飼料。長江漁業資源並沒有得到有效恢復。

 從2006年開始,曹文宣首先提出要實行長江「十年禁漁」,他通過學術報告會、新聞媒體等各種渠道建言獻策。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出台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明確了長江「十年禁漁」制度。

 安置好漁民,10年後要可持續捕撈

 「我國作出長江『十年禁漁』的決定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曹文宣坦言,曾經還有漁民給他寫過聯名信,直言「十年禁漁」將斷了他們的生路。

 曹文宣說:「我了解漁民的生活十分困難,但是竭澤而漁對他們來說也並非好事。中央和地方政府花了很大力氣,做好退捕漁民的安置工作,希望上岸後他們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

 作為和魚類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科學家,曹文宣見證了長江幾十年來的變化。他告訴記者:「20世紀60年代,我在江西湖口調研,經常能看到上百斤的青魚,現在都看不到了。2000年以後,白鱀豚、白鱘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繼功能性滅絕,讓人心痛。」

 長江的魚類休養生息10年後,還可以恢復捕撈嗎?曹文宣表示,10年後,長江應該可以實行可持續捕撈,簡單理解就是「捕大的、留小的」,捕撈的方式、地點、數量等都要有嚴格的規定。

 「禁漁的目的不是說不吃魚,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吃到更好的魚、更長久地吃魚。」曹文宣說。(新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