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主打「未來食物」的香港社會企業Green Monday於2012年橫空出世,為超過一千間亞洲食肆門市提供綠色食品,成功製造一個素食等於健康的風氣。本報日前專訪Green Monday集團創辦人楊大偉,看他如何結合環保與商業之間的運作關係,通過素食打造人類綠色生活模式。香港商報記者傅之忺報道。
創辦人楊大偉認為素食能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健康作出貢獻。
用環保解決地球危機
吃素和拯救地球兩個概念很少被放在一起,但實際有著相當緊密的因果關係。在這個頓頓食肉的時代,地球也和人類的身體一樣面臨「三高」問題。原因是碳排放會加劇地球變暖,而溫室氣體甲烷主要源於畜牧養殖場裡的牛,其排放佔比還大過汽車尾氣。「聽起來像很遙遠,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正因為飲食是地球每一個生命都會做的一件事,所以當所有人的決定加起來,便是一件大事。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渺小而不作出改變。」楊大偉嚴肅地解釋吃素的好處。
為了延緩這場食品行業給地球帶來的危機,楊大偉決定投入其中,將環保理念與商業行為相結合,解決素食人群「去哪兒吃飯」的問題。於是,一間以多元化創新模式推動環保的社會企業Green Monday誕生了,該集團旗下包括多個部門,集產品研發(OmniFoods) ,生活平台(Green Common)和基金會(Green Monday Foundation)於一體,通過產品、用戶體驗、社會意識等方面來推廣全新生活模式,從而為可持續發展和健康作出貢獻。
Green Monday研發的植物肉產品OmniPork新豬肉。
提供合適的綠色菜單
最初,Green Monday「綠色星期一」以宣導一個綠色環保平台為主,為機構和個人能參與其中提供了渠道。一段時間後,楊大偉團隊遇到瓶頸。因為Green Monday只能從環保行動和社企角度作切入點,雖然提高大眾對綠色生活的意識,但不能打破他們對素食的傳統刻板印象,久而久之難以取得突破。這種刻板印象有兩方面:第一是生活習慣的層面,吃素對許多人來說好似一場零和博弈。疫情促使更多人考慮食素,但大部分人還並未做好準備,他們總是認為要麼徹底不吃肉,一旦沾染肉腥就是破功,等於失敗。第二就是素食的味道體驗不佳,傳統如齋飯味道單一寡淡,難以和肉食比拼。
針對以上兩個方面,Green Monday旗下的基金會從教育出發,推廣綠色生活和健康飲食最新動向,培養用戶彈性素食的習慣,用「周一素食」的理念來打破認知度不足的問題,不論個人、學校、食肆、企業、政府均可參與「每周一素」,減少碳排。另外,該公司將「Food 2.0」概念帶到香港,引入以植物為本的食材,包括未來漢堡(Beyond Burger)、Califia Farms植物奶、Alpha Foods的植物雞塊等,同時自家研發植物肉產品OmniPork新豬肉。提到該產品,楊大偉不無自豪地稱之為「革命性的產品」,研發團隊透過食物科技調教不同程度的味道、卡路里、脂肪比例、蛋白質等等,竭力塑造一件各方面平衡的產品。最重要的是,OmniPork新豬肉容易烹飪,家庭主婦和甚少下廚的上班族亦能輕鬆烹飪出佳餚,吸引不少人加入到由肉轉素的群體。
多管齊下的效果不錯,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目前共有9家Green Common植物性飲食生活平台,覆蓋市場包括中國內地、港澳台、東南亞、英國、澳洲、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分銷點達到20000個。投資者紛遝而至,除多家著名資本風投外,甚至包括國際巨星王力宏。
.OmniPork Luncheon dish午餐系列展示。
疫情改變原有生活模式
「疫情造成運營危機,我們一度在供應鏈中曾面臨挑戰,但值得慶幸的是沒有大的挫折。整個2020年,集團的銷售大幅增長,全球都有此趨勢,例如美國的植物肉、奶的銷售都有明顯增幅,因為很多人追求健康飲食。」楊大偉認為,COVID-19對人類原有生活模式發出的一個警號,它使世界更加積極關注公共衛生危機,反思增強大眾對肉類替代品的想法;世界各地都意識到氣候和糧食危機的迫切性以及隨之而來的機遇。人類生活模式的改變勢在必行,他希望能繼續「Make Things Happen, Make Green Common」,努力提供更多肉類替代的選擇予世界各地的消費者,人類的生活模式變得更加環保。
楊大偉以素食來改善環境的初心始終未變。現在,Green Monday已熬過了困難與瓶頸期,並迎來素食市場的快速擴張。企業以盈利為天性,企業也只有盈利,才能更好的生存,相比「坐等」社會其它資源的援助與幫手,靠自身動力來完成對公共事務的改良,從而達到為社會作貢獻的目的的積極性無疑更高。應該說,社會企業在當今大環境下為有社會責任的團體提供了更具有生命力的實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