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指,由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于璐和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帶領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個公共政策研究,去探討3種類別的短期內地學習項目,包括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對本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影響。理工大學表示,研究訪問了8所院校的380位本地大學生,當中也向42位學生參與者以及16位項目導師進行個人訪問,以深入了解他們的項目經驗和看法。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于璐及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教授帶領團隊印證了為本港青年提供短期內地交流機會的重要性。
石丹理教授指,政府一直支持內地學習項目,每年有約1千名學生參與,然而過往並未有就項目的實際成效及影響進行系統性評估,故是次研究正好讓研究團隊作深入檢視,並就相關政策提出建議,以提升未來項目的深度和闊度。
理工大學交代了研究的8個主要結果,當中包括文化交流團、暑期課程及服務學習項目都對學生在跨文化能力方面的發展均有正面影響;學生完成內地學習項目後對中國內地及內地民眾的態度和看法變得更為積極和正面;學生完成項目後,對4種不同身份的認同強度,包括香港人、中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以及中華民族一員,均有顯著提升;過往曾參與類似內地交流項目以及對項目能幫助個人跨文化能力提升方面有較高期望的學生,完成項目後有更顯著的跨文化溝通意識的提升等。
于璐副教授表示,調查反映內地交流活動對參與學生有積極作用;年青人的身份認同透過交流活動得到提升。研究團隊期望研究為社會各界帶來更多啟發,以優化交流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理工大學指研究團隊同時為內地交流項目提供政策建議,當中包括進一步將短期內地交流元素納入學士課程,並強化學士課程中的服務學習元素;通過系統性的培訓與評估提升項目負責導師的專業能力以及將高質素的項目作為實踐典範進行推廣,並建立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平台等。(記者 唐信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