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融「富礦」難掘 專家籲推數字貨幣

2020-12-02 16:56
來源:香港商報網
    12月2日,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行。包括廣東省原副省長陳雲賢、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等在內的多位嘉賓在演講中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但難點與突破點頗多,希望能藉助數字貨幣等新技術探索實現跨境金融的突破。
 
交流會現場(攝影 李苑立)

    金融有效銜接是大灣區難題
 
    當日,陳雲賢以經濟學博士的身份發表《灣區金融規劃銜接,助推經濟雙循環》主題演講。他對大灣區金融發展前景看好,但也提出「三問」:從內地角度來看,大灣區存在著一種貨幣面臨著兩種市場、兩種利率的問題,如何解決?從貨幣國際化進程來看,人民幣要由支付貨幣到儲備貨幣,再到錨貨幣,如何實現?從離岸在岸對接來看,大灣區的三地法制監管、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標準不盡相同,如何統一?
 
    「離岸在岸市場對接在大灣區是一個重要課題,希望能建立一個大灣區離岸在岸金融互通平台。」陳雲賢說,在這個平台上不斷探索完善現有的「深港通」「債券通」機制,擴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規模和範圍,進而助推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的跨境交易,逐步實現灣區內金融要素的自由配置。
 
    在監管上,陳雲賢認為,應加快完善大灣區離岸金融法律體系建設,加強國家與大灣區的金融監管協作,建立綜合信息監管平台,對大灣區內非金融機構實施監測評估和分類管理。他還建議,應增強對離岸人民幣的吸引力,提升特殊賬號的交易結算業務量。有序開放港澳人民幣清算行參與內地銀行間拆借市場,探索推進跨境徵信合作,不斷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地位,人民幣才能在錨幣進程中邁出一大步。

    跨境金融監管可推數字貨幣
 
    曾擔任過香港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的巴曙松在視頻連線中表示,現在深圳、廣州的金融實力不斷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深穗的關係更多的是協同而非互斥。香港資金以國際資本為主,深穗資金還是以服務本地居多,三地金融市場互補性強,深度融合發展會促進大灣區整體實力的提升。
 
    不過巴曙松亦認為,三地金融深入融合也面臨著監管難題。如參與跨境財理通的資金,在完成理財後的資金流向目前還難有監管閉環。跨境保險資金的投向也是如此。對此,巴曙松提出,數字人民幣具有可追溯性,能化解跨境業務中的許多難題。「如果推行數字貨幣,並設立相應的應用場景後,跨境投資完成後,資金可以原路返回,這樣監管就比較容易。」巴曙松說。此前已傳出央行在深圳開始設立數字貨幣研究機構,他呼籲能及時啟動數字貨幣在跨境理財中的先行先試,助力大灣區金融業的融合發展。
 
    另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是廣州南沙區與暨南大學合作打造的國內首個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常態化交流品牌。一年多來,在全面推動南沙與港澳的規則制度對接、構建與港澳相互銜接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環境、加快實現三地「聯通」「貫通」「融通」等方面,交流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記者 李苑立)
 
 
[責任編輯:薛正軒]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