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授」的中國鄉村「築夢記」

2020-08-19
來源:新華社

  走進充滿創意活力與靈感巧思的工作室,羅杰威正在自己設計的實木複式工作台前瀏覽一幅幅鄉村規划的設計手稿。「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綠色循環」……羅杰威對中國鄉村發展的美好願景正通過這些設計圖徐徐展開。

  52歲的羅杰威來自意大利羅馬,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設計專業的一名外籍教授。「來中國的16年間,我不僅見證着中國的發展,也是其中的參與者,能夠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一點貢獻,我非常高興。」羅杰威說。

  很小的時候,羅杰威在意大利通過書本了解到了中國,對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充滿了向往。2002年,在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攻讀建築與環境技術博士學位的羅杰威決定來中國看看。

  「我遊覽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參觀了故宮、天壇等景點,對中國氣勢恢宏的歷史建築很着迷。」十天的北京之行讓羅杰威念念不忘。2004年,羅杰威來到中國工作,進入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任教。

  在中國期間,他參與了不少高層建築設計、城市規划設計、鄉村規划設計等建築項目,其中鄉村規划設計佔很大比例。羅杰威認為,一名建築設計师不僅限於設計出「高大上」、吸人眼球的建築,更是要用自身所長,為人們「築起」美好生活。

  「一些建築專家邀請我參與鄉村調研,讓我有機會带領學生們走進了中國的田間地頭。」羅杰威說,「雖然這些公益鄉村規划項目讓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通過我的帮助,當地能夠解決一些問題,能夠讓生活變得更好,我覺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2019年,羅杰威與學生一行前往黑龍江省大慶市林甸縣的宏偉村,參與村子的人居環境整治規划。「我來到村裏時,這裏正逢雨季,非常潮濕。有的農戶房屋壁上已經出現霉斑。」羅杰威說。

  進農戶家裏走訪、徵求村民規划意見……羅杰威白天調研拍照,晚上設計圖稿。離開村子前,一幅簡易版的鄉村規划長卷草圖已躍然紙上。

  時任宏偉村第一書記的李澤明說:「羅杰威教授吃得慣農家飯,坐得了拖拉機,還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了農戶很多合理建議,有不少都被當地村民採納,大夥兒都看到了他的努力。」

  臨行前,村裏舉辦了一次座談會,羅杰威將草稿設計圖深入淺出地向村民們作了解釋,並認真聆聽村民們的想法。

  這次鄉村之行,羅杰威整理了上百張珍貴的照片資料。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從水渠設計、排水系統改造,到院落功能再規划、房屋保護,他不斷完善,力求設計出最因地制宜的方案。

  讓羅杰威沒想到的是,他收到了當地村民制作的一個編織手工包。「這個手包通過綠、白、紅三種繩線編織而成,正好組成了意大利國旗的圖案,這份特別的禮物讓我非常感動。」羅杰威說。

  此外,羅杰威還曾前往林甸縣的新民村進行了調研。如今,他的鄉村設計規划正在融入當地的鄉村振興建設。因為他對當地的付出,他收獲了令他倍感珍惜的「榮譽村民」稱號。

  文明的鄉風、熱情純樸的村民深深打動着羅杰威。「村民們把我當成了尊貴的客人,對我很照顧。很多村幹部夜以繼日地工作,為當地人民謀福利,他們的奉獻和真誠讓我很感動,我相信這些村莊會越來越美好。」

  近期,羅杰威正組織學生為接下來貴州省一個鄉村的調研做前期的准備工作。「同樣延續簡約、生態、實用的原則,團隊將為這個美麗的村莊規划建設40個生態廁所,保護村落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羅杰威說。

  在中國的16年,羅杰威去過上海、深圳等現代化大都市,也走訪了四川、貴州的山區,豐富的經歷讓他更加了解中國。

  在羅杰威眼裏,中國鄉村「千姿百態」,多樣化的古建築令人着迷。「我去過中國少數民族村落,也曾參與修繕了一些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獨特的建築展現出中國多元的文化之美,令我印象深刻。」羅杰威說,不少傳統村落和建築沒有失去原有的韻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帮助中國傳統村落和建築繼續煥發生機。

  如今,羅杰威團隊的學生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我希望我的學生們回到他們的國家,可以把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自己國家的建設中」。

  閑暇時,羅杰威喜歡去天津的一些建築景點散步,從五大道到意式風情區,羅杰威對天津的歷史建築如數家珍。羅杰威說:「中國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希望繼續在中國生活,繼續見證並參與中國的發展。」(新華社記者邵香雲、宋瑞、王暉)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