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近日香港最經典的支付工具八達通卡現在已經開始支援Apple Pay,雖然落後許多,但總算是來了。
市民可將八達通加入Apple Wallet,以手機或Apple Watch一「嘟」進行交易,便不需要再使用實體卡。八達通這次攜手Apple pay,可以說這是香港在電子支付進程上的又一小成果。
話說回來,在香港生活,你大概早已習慣用八達通支付車費,在小食店用現金買單,去商場購物刷信用卡。但這兩年,你有無留意,在各大餐廳、超市、商場,甚至是一些街邊的小餐飲店,除了上述的這些支付方法,二維碼掃碼支付變得越來越普遍,不同的電子支付方法亦正在成為新的支付習慣。
疫情之下 人們更愛電子支付
資料圖片
目前,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電子支付相比傳統現金支付,由於其「無接觸」等特點,被認為更安全,也因此透過衣食住行種種方面,開始受到香港市民的青睞。
就拿市民最習慣使用的八達通來說,雖然由於疫情因素,本港的零售業受到巨大衝擊,但八達通今年首季度在零售方面的使用量卻逆市而行,未降反升。
由於現金交易無法避免社交接觸,紙币有可能成為傳染病毒的載體,市民出於防疫的心理,其支付方式也更多地轉向八達通及其他電子支付方式。疫情令市民增加了對生活日用品的需求,市民已習慣用八達通支付,增加了相關交易,八達通卡營業及市務總監李玉兒認為,這一點亦促使商戶安裝電子支付系統。
李玉兒表示,雖然今年首季整體零售市場銷售按年下跌3成,但八達通受到的衝擊較小,甚至在今年首季的疫市中,其零售方面的使用量仍錄得輕微增長。尤其是在超市購物方面,首季的八達通使用量升了三成。
除了日常採購,疫情下的出行交通支付方式,也正在隨着電子支付的加入而豐富。現在,掃碼也能搭巴士了!
用支付寶也能搭龍運巴士
資料圖片
本港龍運巴士從5月24日起,旗下所有巴士支持多元電子支付方式,乘客只要拍卡或掃QR Code,就能支付車費。據悉,這個電子支付系統除了八達通之外,還支持Mastercard、Apple Pay、銀聯雲 閃付App「乘車碼」等8種電子支付的方式,而其中還包括了AlipayHK,也就是說,用支付寶也可以搭乘龍運巴士了。
推廣前,龍運巴士已率先在本港7條路線,近100輛巴士試行該系統,交易紀錄近3000條,鑒於收效良好,便很快投入了全線廣泛使用。龍運巴士成為全港首間提供相關系統的專營巴士公司,此項電子支付系統也被本港另一巴士運營公司九巴所注意到,對此,九巴車務策划部主管梁領彥表示,公司會考慮將新系統擴展至九巴,但具體實施與推進仍要視乎系統在龍運巴士上實際的運行情況,也要視乎九巴實際的運行收費結構來審慎推進。
由此可見,曾經在進入香港市場時被認為「沒有必要」的電子支付,近年的活躍度逐年升高,也愈發受到市民的接受。而疫情的影響或許某種程度上為電子支付带來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香港電支付之路:起步雖晚但速度快
圖源網絡
品種繁多、五花八門,電子支付的初步繁榮,和這里最初對電子支付不太看好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不禁讓人回望香港電子支付走過的這些年。
2015年,移動電子支付開始逐漸走進香港市民的生活,那時,內地早已從現金支付成功地跨入電子支付時代,遍地普及支付寶、微信支付,就連在菜場買菜,人們也只需要掃一下二維碼即可成功付款。相比內地,香港的移動電子支付的起步雖有些晚,但這幾年內的加速度卻不容小覷。
2014年,來自內地的微信和支付寶相繼正式宣布進軍香港市場。2016年,兩大電子支付服務巨頭獲得金管局下發的首批儲值支付工具牌照。目前,香港市場上有16家獲金管局授牌的電子錢包運營商,常見的電子支付工具就有Alipay HK、Wechat Pay HK、Apple Pay、PayMe、Tap&Go、TNG等。
2018年,本港金管局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由香港銀行負責運作,推行全日24小時的即時零售支付服務。轉數快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商企,亦支持港币及人民币兩種币種的支付,不僅打通銀行和電子錢包公司的界限, 令到市民之間的轉賬也更加便捷。
先入為主20餘年 八達通深入人心
根據支付寶香港官方2019年的統計,面向香港使用者的獨立電子錢包App AlipayHK使用人數突破兩百萬,相較於香港超過740萬的常住人口來說,只佔了不到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和支付寶在內地的普及度似乎是無法比較的。因此一度有觀點認為,香港的無現金支付進程或許進程不如內地發展順利。
實則不然,支付寶和微信未能在香港全面普及,是因為香港市民在無現金支付方面有更加有歷史的習慣,那便是在香港人人必備的八達通。
很多人不知,香港曾是全球最早推動電子錢包的地區之一。
如今人手一張的八達通,其實早在1997年就出現,至今已有23年的歷史。在香港,有了八達通,就可以完成搭乘交通、餐飲、購物等多個目的。八達通既能進行線上支付,也支援絕大多數零售場所的消費。
此外,香港市民鐘意使用信用卡,信用卡的儲里數等長期優惠也會讓人養成習慣。畢竟,先入為主的事物經過這麼多年的巩固,很難一下子就被取代。香港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不是移動支付在香港發展緩慢,而是香港市民的支付和消費習慣也有一個轉變的過程。」
開啟香港電子支付的大熔爐時代
隨着近年來政府協同推動創科發展,各大電子錢包營運商紛紛來到香港市場,五花八門的移動支付和優惠,便利了市民購物支付的方式。
就連在百佳、惠康購物使用自助收銀時,就有AlipayHK、八達通、無接觸信用卡等多種電子支付方式可選。因此,依據小編來看,與其期望讓微信支付、支付寶像在內地成為主流一樣,也在香港獲得同樣的市場佔有率,不如說,讓新的電子支付方式融匯進香港這個本身就具備得天獨厚優勢的大熔爐。
不論是來自內地、具有划時代意義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是香港市民二十多年來習慣的八達通、信用卡支付以及和其他電子支付方式的聯合,這都不難看出,香港在電子支付方式變化方面表現出的包容度和前進效率。不僅讓支付方式變得選擇多多、優惠多多,也令市民對於「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更有信心。 歡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