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林卓廷在內的多名民主派議員非法聚集。記者 馮翰文攝
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本港昨日再增61宗新冠肺炎病例,累積個案超過2000宗。惟與此同時,仍有人公然違反限聚令,到商場搞示威。於此疫情危急時刻,這些行為不但無視法紀,還嚴重加劇了病毒蔓延傳播風險,對自己、對親友、對社區,以至對整個香港均實在極不負責,有關方面必須依法懲處、以儆效尤,毋讓少數害群之馬威脅市民大眾的健康安全。
今次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人數眾多,對醫療系統構成龐大壓力,更令人擔心的是,近半病例均來源不明,這不單大大增加了追蹤難度,還意味着人群聚集風險非常之高。查第一、二波疫情,病毒多局限在群組之內爆發,好像邊爐群組、婚宴群組、酒吧群組等,即患者多互相認識,甚至是密切接觸者。現在第三波疫情同樣涉及特定群組,例如出現多個食肆群組,惟同時卻有近一半的病例來源不明,即病毒並不限於同一家庭、同一辦公場所,以至同一食肆之內傳播,而是廣泛地透過沒有密切接觸、生活圈子各異的陌生人感染。故此,嚴格執行限聚令,於此時刻就非常重要,必須嚴格限制人群聚集,否則難以切斷病毒的傳播鏈,所謂來源不明亦即非關連性的病例只怕不斷增加。
令人憤慨的是,於今高度政治化的香港,有人認為表達政見比一切來得重要,其凌駕程度甚至勝過公共衛生安全及市民性命安全。不是嗎?趁所謂「7.21一周年」,有人便發起在元朗及各區商場聚集抗議,這明顯已違反了限聚令的要求。事實上,查今輪疫情之突然飆升,尤其從7月6日至8日的日均不足20宗,翻倍至9日至15日日均接近40宗,到16日至今日均更翻至約86宗,按照病毒潛伏期一般大約14日的時間點回溯,這正好跟有人發起「7.1遊行」吻合。雖然這波疫情的「零號個案」或是境外輸入,但確診病例的大幅攀升和大幅擴散,實不排除與上述人群聚集事件大有關係。
不幸中之大幸,乃近日疫情初現回穩迹象,由上周日首次驚現逾百病例,回落至前日和昨日的70多和60餘宗,顯示病毒並未幾何式傳染開去。不過,防疫抗疫工作絕對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7月11至12日泛民所謂「初選」的人群聚集影響尚未浮現出來。畢竟,投票既涉大量人群排隊輪候,眾人又要共用同一投票印章,潛在風險不小。世界各地不少選舉都因疫情押後舉行,所體現的正是以大眾的健康安全為先。視乎未來疫情發展,9月份香港立法會選舉誠不排除需要延期,尤其第三波疫情經驗反映,限聚令始終不能放得太寬。
當然,事情不必然盡向壞的方向發展。政府自7月15日大幅收緊措施,包括食肆晚6朝5禁止堂食、交通工具內必須戴口罩,到7月19日口罩令進一步擴至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公務員可以在家工作等,都應有助疫情降溫。此外,疫苗研發方面由英美到內地亦頻傳好消息,世衛指目前已有20多隻候選疫苗處於臨床研發階段。但直至疫苗面世普及,防疫抗疫工作都沒鬆懈空間。疫情下全港市民已守了半年之久,實不容許少數人士的不負責任令大家功虧一簣;必須全民同心協力、做好本分,才能守得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