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指点】健康碼檢驗大灣區建設

2020-06-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文/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顧敏康

  粵港澳三地政府為了防控新冠肺炎,一直採取嚴防死守的策略,對出入境檢疫實行嚴厲管制。除了指定類別人員獲豁免外,其餘人士均要在入境地即行接受14天隔離檢疫。換句話說,一個普通市民從香港去深圳,再回香港要被隔離檢疫28天。如此浪費時間,只能令大多數市民卻步。

  香港政府原先的封關令到5月7日結束,後來又延長至6月7日和7月7日,也不清楚屆時是否還會延長。遙遙無期的封關,給大灣區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不便。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更指出長期封關導致家庭破裂和失業。例如有夫妻長期分隔,關係轉差,甚至要鬧到離婚地步;有子女哭訴受制於隔離檢疫,無法往返兩地照顧病重的父母,擔心連他們最後一面都見不到;還有更多是跨境工作者因為未能返回內地開工,手停口停,生活面臨困境。對此,不知道政府作何感想?

市民要求開通健康碼。

  防疫重要 民生也重要

  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之一就是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共建健康灣區,推進社會協同治理,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進而言之,大灣區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人員最大限度的自由流動。疫情控制十分重要,但解決民眾來往也必須兼顧。三地政府一定要以此為契機,研究如何共同防疫和保障市民來往便利。否則,一旦再出現重大疫情,三地百姓又變成「老死不相往來」,大灣區密切聯繫也變成了空談。

  在內地,除了北京特殊情況外,憑健康碼暢行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大灣區健康碼卻拖了好幾個月,令人懷疑大灣區如此經不起風浪和缺乏有效合作。鳳凰衛視主持人曾瀞漪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大公報》有關特區政府周末或啟動粵港健康碼及皇崗口岸重建的報道。她指出,「問題是,硬件再好,實際上最重要的關於兩地人員、家庭往來的軟件『不順暢』。兩相對照,令人着急。」有人更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目的是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現在連一個健康碼都搞不定,那麼大灣區建設更加就不用指望了。雖然言辭有點激烈,但已經點出了問題所在,粵港澳三地互認如此艱難,應該要解決更深層次的制度問題。

  健康碼是個考驗

  香港研發健康碼如此緩慢,原因究竟何在?其實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已經給出答案。她認為內地有比較成熟的科技,在追蹤緊密接觸者或控制地區傳播、檢測量等,都比香港成熟。問題是,既然陳局長已經看到不足,為什麼不學習內地經驗,或要求內地政府支援呢?

  香港衛生署近日與獲認可提供病毒檢測的私家醫院及化驗中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衛生署在會上公布14間認可名單,包括早前已認可的八間私家醫院及化驗中心,並新增兩間私家醫院與四間化驗中心,包括浸會醫院、嘉諾撒醫院、香港病理檢驗中心、Diagnostix Medical Centre Limited以及中國著名的檢驗機構華大基因和金域檢驗(香港)有限公司。但是,政府出台的措施讓人一喜一憂。喜的是終於有了盼頭,可以通過病毒檢測獲得香港健康碼,從而可以免除被隔離之不便;憂的是私營檢測收費高達1000至3000元,令人質疑「香港健康碼」優先供有錢人使用,缺乏為普羅大眾着想。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一個小小的健康碼,卻成為檢驗大灣區建設的標誌,並揭示出制度上的障礙,這雖然有些誇張,但卻是事實,希望引起三地政府的反思。

[责任编辑:黄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