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可能連接生靈 人類將與動物溝通?

2020-05-14
來源:新浪科技

  編者按:

  這是屬于5G的時代。

  一年間,5G信息江河匯聚、企業崛起為峰、智能世界變得無比開闊。它不僅是信息變革中的土壤,更是巩固科技創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間,5G大市場群雄涿鹿:

  國際賽道,各大巨頭在多領域爭奪制高點;

  專利研發,中國陣營全球佔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創新,應用場景商機不斷且相繼投產;

  手機市場,百元區間的細分競爭尤為激烈;

  …………

  一年間,由新浪科技、新浪5G聯合發起的《5G大家談》欄目,與數十位政、企、學界著名人士暢聊通信的發展及落地,為讀者答疑解惑。同時,《5G大邁進》欄目將為讀者探究中國通信企業的成長之路。

  一年後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業。當更多人觸及5G,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本期嘉賓介紹:

  呂廷杰,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北郵-里昂GEMBA課程教授、博士生導师。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美國貝爾實驗室訪問學者。

  現擔任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聯通獨立董事;中國信息社會50人論壇輪值主席;國際電信協會常務理事;工信部科技委委員、電信經濟專家委委員

  中國5G技術領先有限 基礎學科差距非常大

  在上期的對話中,呂廷杰指出了5G對工業互聯網甚至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認為,5G也是中國國家綜合實力上升的重要機遇。

  “有人說5G是自1876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新科技領域世界領先。甚至有人說它的意義遠遠超過原子彈,因為中國核爆成功的時候,美國沒有進入緊急狀態,但是中國一家民營企業華為讓美國進入緊急狀態,這個東西(5G)比核武器還厲害。”

  呂廷杰認為,趨勢大于優勢,而趨勢又是由科技引領。在5G、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學等技術領域,中國要麼奮起直追、要麼已經處于領先,科技是中國崛起的重要支撐。

  “我個人認為,我們已經在5G技術上稍稍領先,但這種領先有限。”他指出,技術領先需要有基礎科研實力作為支撐,目前中國的一些應用學科發展迅速,但在基礎學科上的差距還非常大。

  科研能力也關乎5G的下一代技術6G的發展。呂廷杰也談到了對未來6G發展方向的一些看法。

  北京郵電大學的張平教授曾在2019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出,6G可能會連接人的靈魂。呂廷杰設想,6G甚至可能會連接各種生靈,除了人還有動物。

  “假如我們真的能跟動物用各種方式進行交流溝通,這場革命就發生了。”他舉例稱,人對聲音的感知是有范圍的,人感知不到的動物卻能感知到。比如在地震前有些動物提前是有反應的,說明它們有一種能力能夠感知到,如果人類能夠連接動物與之溝通,就有可能實現預測地震。

  5G發展不能只靠運營商 需要鼓勵社會化投資

  在推進5G產業發展上,運營商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呂廷杰強調又不能完全只依賴運營商。

  一方面,三大運營商在個人市場經驗豐富,但在5G最重要的企業市場,能力和經驗仍舊欠缺;另一方面,5G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要提速降費的運營商在資金上面臨壓力。

  他指出,基礎電信服務行業不應該成為暴利行業,但也需要有足夠利潤對技術進行升級換代。“不能只看中國運營商一年一千億的利潤,要上5G一千億都不夠。要促進他們有利潤加速更新換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降價提速。”

  這種背景之下,5G的資金投入以及商業模式就成為非常關鍵的因素。他認為,5G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不應該停留在技術上,而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

  他舉例稱,車聯網是5G在交通領域的重要應用場景,要實現車聯網就要安裝相應的模組,但模組的成本由誰來承擔是個關鍵的問題。“運營商要投資建網,肯定不會願意為模組買單;汽車廠商增加車聯網模組,產品價格就要上漲;有人說讓消費者買單,那消費者也得評估買不買。”

  呂廷杰認為,5G未來最重要的創新都在2B上,但2B必須解決機制體制的問題,需要調動社會力量。

  他提到了國外的一些經驗,比如將頻率資源分配給有需要的企業,讓企業投資建設5G專網;或者讓運營商以承包租賃的方式,將頻率資源租賃給企業建設專網。這些舉措都可以減輕運營商單獨投資建網的資金成本。

  “我們正在從經濟學的各方面分析,到底怎樣才是一個好的激勵機制,讓社會各界主動參與到5G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從而助力5G商業模式的成功。”他認為,理順機制問題,不僅關乎5G未來10年的前景,更是將來6G、7G能否順利發展的基礎。

[責任編輯:程向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