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豐主席馮國綸昨日出席特別股東大會。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鍾穎琳報道:利豐(494)於3月獲大股東馮氏股東聯同物流投資公司GLP集團提出私有化,作價為1.25元,較公布前收市價有1.5倍溢價。集團昨日晚上宣布,逾97%獨立股東投贊成票,大比例通過私有化決議案。
利豐主席馮國綸在特別股東大會上表示,私有化方案主要是給予股東選擇權,強調私有化的作價合理,並指以全球經濟狀況而言,前景未明,經營面對嚴重困難,業務能否在3至5年內恢復亦無人能預測,並稱從事行業40多年亦未曾見過如此風浪。
馮國綸:40年未曾見此風浪
股東對利豐私有化有不同意見。利豐前管理層、滬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趙麗娟以股東身份出席股東會時表示,相信公司不會草率作出私有化決定,指管理層一直為股東及供應商想。她認為利豐已在70年代不再做「中介人」角色,發展供應鏈管理,近年亦積極投資數碼化轉型,並指美國經濟對公司帶來影響,在很多企業亦同樣出現。
小股東指作價低
小股東楊先生則支持私有化,作價低都「無仇報」,表示自己已經堅持很多年,大股東的決定小散戶只能接受,最重要起碼能拿回現金再投資其他股票。
小股東陳先生稱從2010年起多次購入股份,共持有約20萬股,曾在利豐股價50多元時買入,至今起碼蝕300、400萬元。他認為公司在市況低迷下,提出私有化收購從前高價買入的股票,招數十分卑鄙,故反對私有化方案。
股東何太亦反對通過私有化,她認為私有化只對公司有利益,對股東則全無利益,是次作價太低,不能接受。
將結束28年上市
根據以協議方式私有化要求,利豐須在法院會議上,得到無利害關係股東最少75%投票權的股東批准,不超過10%的反對,以及至少一半親身出席參與投票的股東投贊成票才能通過。
早前持股約10.9%的基金股東Silchester已暗示接受私有化方案,惟有報道指,利豐自提出私有化後,有股東將股票由證券行提取,轉到中央結算作實貨持有,亦有基金公司註冊碎股,料為增加可投票的股東人數。
馮氏家族持有利豐約32.33%股權,私有化議案通過後,將會結束其接近28年上市身份,並將以同股不同權方式運作,馮氏持六成表決權,惟持股僅32.33%,GLP則持四成表決權,持股達67.7%。
近年來利豐股價不斷向下,據統計,自2011年至今(5月11日),公司股價累計跌超90%,此間公司股價最高時曾達22.779元,目前僅1.19元。
【財經拆局】時勢比人強
近年全球數碼化的出現對公司業務帶來衝擊,加上去年面對中美貿易戰的挑戰,以及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利豐於歐美等地市場經濟活動停擺,管理層指,公司訂單遭到取消,業務受到負面影響。行政總裁馮裕鈞昨日在股東特別大會上向投資利豐失利的小股東道歉,他指出,公司有70%業務來自美國,但當地疫情尚未受控,對公司風險較大。主席馮國綸則表示,從事行業40多年未曾見過如此風浪。
馮氏第三代馮國經和馮國綸兩兄弟2006年曾被《時代》選為「近60年的亞洲英雄」之一,更被《遠東經濟評論》譽為「亞洲最有頭腦的商人」。兩人均畢業於哈佛大學,從美國回流後,在集團進行了哈佛案例式研究,引入西方管理方式改革,造就利豐在1973年首次上市。當時市場對上市反應熱烈,獲超額認購113倍,但在1987年股災後以低價進行了第一次私有化。集團在4年後重組核心業務,將旗下出口貿易業務上市,故利豐在1992年再次上市。公司全盛時期2000年被納入恒指成分股,股價曾創高位超過20元,市值一度超過2000億元。
利豐走到今天這一步,經營者也頗感無奈,或者就像馮國綸說,「唔係我哋選時候,而係時候選我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