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專家:市場化仍是改革開放大方向

2020-05-12
来源:香港商报网

  

资料图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伍敬斌報道:在歷年全國「兩會」中,除了提出當年經濟增長目標、部署政府各項任務外,還有一個熱點話題,就是對未來的改革開放指明路徑。

  目前,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世界經濟受到巨大打擊,「逆全球化」思潮洶湧,更出現一些對中國不友善的聲音,一些國家妄圖「去中國化」。改革開放作為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與全球化密不可分。在日趨複雜的國際局勢下,未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將走向何方?

  專家認為,目前國際上的「去中國化」與「逆全球化」思潮確實可能造成一時之痛,但不改歷史大勢,中國應堅定不移繼續走改革與開放之路。今年「兩會」中,中國的改革開放仍會朝着「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主體」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

  疫情蔓延助長「逆全球化」聲浪

  雖然「逆全球化」並非新詞,但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毫無疑問助長了「逆全球化」的聲浪,而西方國家某些人士把疫情在全球蔓延歸罪於中國,更使得「逆全球化」中出現「去中國化」的不和諧音符。

  最近連續兩則新聞讓製造業「去中國化」言論甚囂塵上:一則是彭博社報導,為減緩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嚴重影響,日本追加預算資助企業將生產線撤回本土和轉移到其他國家;另一則是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美國可以考慮為每家想要離開中國的美國企業補貼搬遷費用。

  此外,美國還試圖建立一個被稱為「經濟繁榮網」的「可信任夥伴」聯盟,其中包括企業和民間社會團體。其運作都必須按照同一套標準,無論涉及數字業務、能源和基礎設施,還是研發、貿易、教育和商業等。根據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態度來看,這個「可信任夥伴」聯盟毫無疑問不包括中國。

  中國須更深度改革開放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該如何應對西方國家「去中國化」傾向?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認為,作為全球化受益者,中國一定不能走閉關自守的道路,反而應該更加擴大開放。中國加入WTO之後,製造業的全面開放讓中國短時間內成為全球商品貿易的第一大國,接下來中國應將重心放在金融業的開放上,包括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市場改革等。儘管目前民粹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傾向較為明顯,但從歷史長河看,科技發展為全球化提供了極大便利,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也支持全球化。更重要的是,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逆全球化會讓歐美日眾多跨國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因此,中國完全可通過提高開放度、放鬆管制、完善誠信體系等,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

  李迅雷相信,中國經濟在全球所佔份額還會進一步上升,而歐美等國的份額將大概率下行。中國在較長時期內都會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因此,「去中國化」只能是一種妄想。但中國必須爭取主動,想方設法進一步融入到全球經濟之中,而這方面,不能只靠政策優惠,更要靠深度改革和開放。

  不能僅靠宏觀政策托底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國際上的「去中國化」與「逆全球化」思潮改變不了歷史大勢,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不會停止。在4月底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20-2021年)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施工圖」。是「施工圖」而不是「路線圖」,這裏面顯然更有深意,說明中國對於未來的改革已經做好規劃,可以預見接下來改革將進入加速期。聯繫到近期突然宣布取消外資證券投資額度限制,如此大力度的改革,說明中國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

  所以,「兩會」以及接下來的時間內,中國面臨的挑戰越大,就越是會堅持改革開放。中央說過要注意國際形勢的長期變化,這意味着不能只依靠宏觀政策托底,還是要依靠市場。如果依靠市場,就得依靠改革,仍然要沿着「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主體」這個方向繼續走下去。

[责任编辑:黄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