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港商报网讯】20日,国际原油期货的一单价格跌至负数,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全球疫情大暴发之下,经济是否会走向萧条?未来国际合作将怎样有效推进?中国经济如何触底反弹?21日《新闻1+1》,白岩松连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为你解读。
Q
跟2008年的金融危机比,这次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是衰退还是有可能走向萧条,怎么判断这样一个走势?
A
朱民:这一次危机的情况比2008年严重得多得多。2008年是一个金融危机,金融修不好了才影响了总需求,但是疫情是冲击了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侧面,对经济影响远超2008年。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一年,2009年只是百分之负0.2、0.3左右跌幅,今年一下跌3个百分点,这个影响非常大。大家关注会不会走向大萧条,回到1930年的格局,从现在来看,衰退是板上钉钉。是不是走到萧条?还是取决于疫情,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严重,有第二波,从现在的区域转到非洲、南亚等,时间拖得很长的话,不能排除(走向萧条),但从现在看不认为经济会走向大萧条。
Q
再往下走会出现金融危机吗?
A
朱民:股市大幅波动,美国的金融市场四次熔断,几乎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那么短的时间,股市一下跌了百分之三十几,最近有所反弹,大家会关注是不是有金融危机?到现在为止美国股市下跌还是一个理性的市场反应。
美国股市有三个跌幅,第一个(跌幅)反映了对中国和亚洲的疫情,第二个反映了能源价格,第三个反映了美国疫情的大规模的发展和恶化,以及引起的流动性紧张,所以基本上还是一个市场理性的调整。因为危机以前美国股市太高、估值也太高,有泡沫,现在把它挤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还没有金融危机。还是要看疫情。有一点是明确的,疫情还在发展,也可能还会恶化,所以股市会继续跟着疫情去调整,最近看到的股市的反弹,只是在央行出动流动性以后,对股市的一个托起来的作用,并不是意味着股市开始真正的反弹。
Q
疫情防控下,要命还是要钱?两难抉择怎么看?
A
朱民:这也是今天全球的政府经济决策面临的重大选择。疫情有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大的风险是在急剧上升时会冲破医疗卫生资源,使病床不够、医疗资源不够,使整个系统瘫痪,那就是巨大的生命损失。必须要用压抑的办法,把曲线压下来,通过隔离、控制,通过其他办法,把曲线下降。但是把曲线下降的同时,整个疫情的时间延长了,结果就对经济和金融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确实是很关键的时候,放与不放?美国失业率一下跳到两千万,可见经济的衰退是多么剧烈。现在普遍看到美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可能是下跌15%,在这个情况下经济逐渐放开我觉得是必然的,但是与此同时做好抗疫,做好卫生、安全的保障,能够有效的控制疫情也是必然的,所以两手都得抓,这对政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Q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数反映了什么?
A
朱民:其实这是个特殊的事件,因为西部德克萨斯州的油是美国内地一个小的油的市场,一是期货截止期到了,二是它没有库存的容量,所以必须平仓,在这个时候价格哗哗大跌,实际上这个价格还是在20美元左右。但确实反映了大家对经济走势趋势的看法:1.到现在为止全球石油的需求减少了三分之一;2.美国的页岩油的开钻一下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样还是平衡不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所以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大家对经济是非常悲观的。
Q
中国第一季度GDP是少见到的负6.8%,如何看待?
A
朱民:这表明了我们的透明度,能够真实的把数据报告反映,这是一个好事情。我在2月23日做了一个清华的公开课,当时就预测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是负的,从这个结构来看,可以看到消费下降19%,消费的冲击很大,投资下降了16%,第二产业下降9.1%,第三产业服务业反而下降5.6%,所以对总供给,就是供应链的影响冲击很大。这也是这次疫情特别特殊的地方,它不是金融危机,是疫情危机。
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在3月中就触底,开始反弹,所以3月份的数据比2月份的数据好了很多。但是开工以后,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全球的疫情发展以后,贸易停下来了,没有订单。
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从内部的复工走向外贸企业向内转移,开拓内需、开拓内部的市场来稳今年的经济。第二经济会逐渐提升,第三、第四经济还会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了总体预测,虽然比较悲观地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1.2%,但我们远远可以超过这个数字。无论如何要看到,受这次疫情影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是负增长,中国是少有的正增长的国家,而中国他们预测明年是9.1%以上的正增长,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强劲的。
Q
全国多地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除了消费券之外,是否有其他方式?
A
朱民:拉动消费是个好事,消费的反弹是不容易的。从2003年非典的案例来看,2003年非典以后因为政府大力的投资推动,整个投资、房地产、贸易都是20%以上的增长,所以2003年GDP增长10.2%,超过了2002年。但只有消费是7.34%的增长,低于2002年的8.02%,所以损失的消费并不完全能自动补回来。报复性消费是不一定能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拉动消费特别重要。
发放消费券和现金两个方面可以并进,发消费券是定点拉动某一个产品的消费,这是有目的的拉动,这很重要,因为对有些行业、有些产业要予以支持。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人、一些低收入者,他们需要现金去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现金也是合适的,两个方面可以结合。发消费券也好,发现金也好,要更针对低收入和失业人群,而不是普遍发放,让大家在手机上去抢,因为一块钱对有钱人和对一个低收入人群消费效用和消费效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定点支持失业和低收入的人特别重要,发现金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Q
消费、投资、进出口被看做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投资前景如何?
A
朱民:从今年经济恢复来看投资要起大头,对比去年6.1%的GDP增长,进出口贡献了0.7个百分点,今年看这是不可能了。贸易这一块今年会非常困难,因为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0到11个百分点的下降,我们预测15个百分点的下降,所以贸易这块很弱,报复消费反弹也不会自然而来,所以投资是拉动经济一个重项。
现在很关键的是要投资未来,投资未来是几个概念:一是高科技,包括5G、大数据等;二是绿色和环保,因为未来一定是绿色和环保是可持续的;三是民生,比如人民的居住、出行地铁、医疗卫生系统。这个系统投资下去,和2008年是不一样的。2008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物理的基础设施、码头、公路、港口、机场等,现在应该有更多高科技的含量,最近5G的发展以及工业物联网数据平台的开发走得非常快,这是很好的事情。
科技、可持续和人文,这三个抓手成为未来的抓手。目前,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在未来投资上竞争,把刺激政策用在刀刃上,用在未来,特别是科技、绿色和人文的投资上,已经变得很明显。现在提出“新经济”这个概念,我们有资源有规模,就这三个抓手,可以渴望在未来把中国经济不仅是规模,而且是质量大大的提高一步。
Q
这次疫情的冲击,会出现保护主义吗,会导致全球化终结吗?
A
朱民:保护主义已经出现了,民粹主义就是保护主义,疫情发生的时候,天然的每个人、每个国家、政府都会更多趋于闭门和保护自己。我们看到在意大利疫情发生时,南部的意大利人不欢迎北部的意大利人,因为北部意大利疫情比较厉害;英国宣布群体免疫后,德国立刻把边境关了;特朗普拦截医疗设备和产品。所以疫情的时候,本身就是局部地区的矛盾和全球利益冲突比较大的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出现,最近对医疗产品出口的限制和约束,在欧洲和美国都看到很多案例,这其实意味着全球化的后退,已经是一个事实存在的现象。但全球化不可能取消,因为整个经济的关联性、信息的关联性、人的关联性都在大大加强,所以世界经济总是在移向更高的效率和更关联的未来,这个趋势改不了。
Q
资本会流出中国吗?
A
朱民:现在观察,其实外国资本不但没有移出中国,而且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资本的变化有几个因素:
1.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部分产业链移出中国,这是很正常的。
2.科技的发展使得规模经济可以缩小,使得资本的配置重新产生区域变化,这个也很正常。
3.这次疫情,包括东京地震、泰国水灾,大家对产业链的脆弱性也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开始全球的布局。但是在这个过程里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中国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今年开始,中国有全球最强的增长,所以中国是全球最好的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到现在为止,外资仍然在进来还没有出去。
Q
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服务业受疫情冲击非常大,但这是就业的主体盘,怎样帮助这些企业,如何保就业?
A
朱民:小微企业占到企业数量90%以上,占到整个就业70%,包括产值和出口都在50%以上,对国民经济影响非常大。但是它也非常脆弱,我们做过统计,几万家企业的分析表明,小微企业如果停工3个月生存率很低,所以让小微企业活下去,能够经营特别重要。
现在有的免税,包括资金流动都给了很多帮助,但是最主要的帮助是能够给他们提供订单,政府采购来拉动小微企业的业务,从龙头开始,这个特别重要。政府能够帮小微企业,支持一部分工资也很重要,比如英国和德国现在就提出一些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如果停下来,政府可以发70%到80%左右的工资,这个对小微企业帮助是特别直接的,小微企业生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Q
这次疫情冲击是危,中国经济会不会应该更主动、更积极去转型?
A
朱民:危和机的问题,危里面就是有一个机,这要求我们更主动地推动改革和开放。这次中央提出“六保”的时候,第一个就是保市场是很重要的方面,推动结构改革,使得经济更加高质量发展。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这一次新基建的投资就体现了这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