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手救市成效受限

2020-04-10
来源:香港商報

   淩昆/文

  之前G20會議聯合聲明指,成員國將出台5萬億美元救助經濟措施,以對沖疫情衝擊。由於市場對世界經濟前景日趨悲觀,衰退已成主流預期,故救助措施成效如何至為關鍵,對此應作更深入剖析,並作出客觀評價。

  美國實行貨幣擴張政策

  在西方救亡行動中,美國堪稱表表者,財政及貨幣政策陸續出重招望能力挽狂瀾。財政方面,國會早已通過83萬餘億元撥款(當時特朗普只要求25億),政府再出台500億應急資金,國會兩黨繼而迅速通過2.3萬億的綜合性方案。但各方意猶未足,特朗普效法上世紀大蕭條時羅斯福總統的大型基建計劃,準備出台2萬億宏圖,民主黨亦正策劃新救助方案。兩黨頗有競賽救亡之勢,大選將至花錢買選票在所難免。貨幣方面,聯儲局在特朗普施壓下,再加上經濟受疫情衝擊日益嚴峻,同樣不斷出台擴張性措施。首先是兩次不按常規緊急減低聯邦基金利率合共1.5厘,基本上恢復零息政策,繼而再減聯儲局存息。接着重啟量寬,初步定下買債7000億,繼而宣布無上限買債且雷厲風行,與過往每月定額800億購入不同,在3月16日至4月3日約兩周內日日買入國債及按揭抵押債券(MBS)共1.28萬億,令聯儲局資產急升至5.81萬億的歷史新高,之前紀錄為不足5萬億。昨日,又推出2.3萬億救市措施,幫助地方政府及中小企。

  由上述可見美國的宏觀擴張政策已達瘋狂程度。財政赤字在原有計劃的約1萬億(或相當於GDP半成)高水平上再加至少2萬億(或GDP一成),可能還會再加,堪稱前所未見。貨幣擴張則在不到一個月內回到零息及破紀錄買債,走完了過往一年以上的歷程。這便令人關注擴張政策的可行性及成本。美國財政長年入不敷支早形成結構性財赤,救亡下財赤更遠超3%GDP標準上限至罕見高水平。財政負擔在小布殊及奧巴馬兩任總統內連續翻一番的基礎上,特朗普再大手開支令總債負高達22萬億而超過GDP(約20餘萬億),而一般認可上限為GDP六成。此外據歐洲評級公司SCOPE報告,於2017年9月美國政府潛在財政承擔(Obligation and contingency liability)達90萬億而接近GDP的4.8倍,難怪有人指美國將還不了債。目前的情況是政府不斷增加開支、擴大財赤、增發國債,聯儲局則無限印鈔買入,財政由聯儲局無限供款,而財政無限支持聯儲局無限提升槓桿率,形成了「氹氹轉」的相互支撐怪圈。

  長此下去,最終結果將是市場信心盡失,同時引發財政、美債及美元危機,令金元帝國倒下,全球隨之「攬炒」。疫情重壓加上大選在即,確令觸發這終極危機的概率大升。

  擴張政策的主要誘因是經濟正在急凍,如3月份兩周內新增申領失業救濟人數便達千萬,當月非農職位急跌70萬更是2008年海嘯後最高(當年曾跌80萬)。但今次經濟衰退由疫情引起,並非經濟政策如宏調擴張可逆轉。要有真正及根本性改變的唯一辦法,是如中國一樣以嚴密封城「悶死」病毒。長痛不如短痛,拖下去延長疫期經濟及民生都受不了,結果是疫情失控經濟崩潰。降息及量寬等貨幣擴張尤其無用!因為問題非由經濟或金融體系缺錢引起,而是因信心盡失有錢不用。在信用緊縮現金為王之時,增加貨幣只會遇上深不見底的流動性陷阱,其表狀是拆息高企,國債長息偏低而短息見負,和全球美元緊缺等。

  其他國家勿盲目追隨

  另一方面政策雖未能振興經濟,但或許仍有點減輕痛苦的作用,如減少倒閉裁員及資助失業者以保障基本生活等。財政支出中有5000億涉及個人支付及失業救濟項目,對低層及因疫失業人士幫助最大。財政及聯儲局的個人及企業貸款項目,對一些本可有效營運卻受到資金鏈斷裂打擊者也有續命之功。但總體效益如何,尚待觀察。執行中還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如不少銀行無意參與小企信貸項目。總之,對於美國在財政及貨幣上出重手抗疫有好過無,但不宜期望過高,且須關注成本,其他國家切勿盲目追隨。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