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2020-04-02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娟報道:受疫情影響,近期一些國家糧食出口政策變化,部分地區市場擔憂「糧荒」出現集中購買現象。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表示,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2日介紹,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根據農業部相關信息分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夏糧苗情長勢好於常年,豐收在望;早稻種植面積擴大,增產有基礎,秋糧收購價格提前確定、不斷提高。疫情期間,國家持續出台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王斌表示,我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佔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

  外貿司二級巡視員劉長於劉長於亦介紹,近年來,中國政府實施積極主動的進口政策,不斷增加包括穀物在內的食品農產品進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進口農產品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9.3%;出口農產品786億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進口穀物1047萬噸,出口276萬噸,穀物凈進口量僅佔全國生產量和消費量的2%左右。進口的主要目的是進行糧食品種調劑和地區調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生活必需品供需趨緊,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採取了糧食出口限制,引發全球關注和擔憂。王斌援引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球糧食供給總體過剩,世界糧供低位運行,但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有關國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於優先滿足國內糧食供給需要,大多數糧食出口國不一定會跟風效仿。劉長於強調,當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擴散,希望各國攜起手來,共同維護正常的國際貿易往來和物流暢通。

  王斌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統一部署下,商務部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完善工作機制、確定了一批保供骨幹企業、落實保供貨源、暢通調運渠道,加強產銷對接,各地批發、零售市場大米、麵粉、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向好,產能充沛。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