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全球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甚嚣尘上,我国作为受疫情影响最早、最重的国家,正在进行着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战疫”。这场疫情的突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创显而易见,快速发展的各项产业停摆,甚至已经干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格局。面对这场不可抗力社会公共危机,各行各业纷纷抗疫自救。而会展行业率先发声,组织各种线上研讨,发表诸多文章,建议建言,献计献策,体现了会展人的责任与担当。众多观点中呼声最高的就是疫后会展业如何“重启”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因为会展业的“重启”,绝不是从会展产业本身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应该从另一个宏观内容产业的视角来回看一下这个问题。
所谓“内容产业”,就是会展活动内容所依托的相关产业,例如产业大类中的农业、工业等;细分产业的汽车业、食品业、装备制造业、文化旅游业、教育业、餐饮娱乐业等等。内容产业是相对于会展产业的称谓,内容庞杂,规模远大于会展业,也是构成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
当前,疫情危机之下全国产业发展走向尚不明朗,疫情何时结束?什么程度之下才算结束?结束后的社会秩序恢复和产业缓冲期要有多长?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标准,这就决定了会展业的“重启”也不会有明确日期。尤其是会展活动的特殊性,与其他产业的多重交叉性决定了其没办法“独善其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会展离开内容产业的土壤是无法独立“生根发芽”的。所以在当前无法仅仅从会展产业本身来评判明确得失和预期未来。会展产业从本质上来讲又属于“中介产业”和“平台产业”,是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环境下为其他产业提供一种促动和助推发展机会的载体。从大会展产业来看,展览、会议、节庆、赛事、演艺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在创造一个机会,缩短“内容产业”的对接成本,减小供求信息的不对称。而会展本体收入实际上又属于服务佣金的范畴。
由此看来,会展产业在疫情下的损失波动,根本点不仅在于会展项目的延期或停办。因为会展业的损失相比整个国民经济关联产业的损失,只是非常微小的部分。作为会展活动主要客户来源的“内容产业”的波动,才是决定会展产业“复工重启”的关键。与会展产业关联度最大的文化产业受疫情打击损失非常严重。下面是一组来自首都文化智库的《疫情对文化产业影响评估报告》中截止到2020年2月10日的统计数据:
1)有78.9%的文化企业处于完全停工的状态,其中演艺、影视、文旅产业收到的影响最大,而且体量越小的企业停工比例越高;
2)有32%的文化企业表示账上流动资金仅可支撑1个月,49%的企业支撑时间在1-3个月,两项合计达到81%;
3)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32.77%,50-100万以上的占26.87%;100-500万的占26.59%,已产生损失500万元以上的文化企业也占到了14%;
4)有超过40%的文化企业表示全年营业收入比上一年减少50%以上;其中中微企业占46.93%。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传统行业中鲜有能够在疫情影响下毫发无伤的企业。因此如果国家整体经济秩序和产能如果不尽快恢复,会展产业的“重振”和“重启”都是一句空话。
当然即使没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会展产业也会不断面临洗牌。新兴行业的发展向来没有成型的模式,都是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而逐渐成为标准。会展业经过四十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效益已经初步彰显,但还远没有达到国民经济中成熟产业板块的地位。而且,会展产业本身即属于“临时产业”形态,过度依赖于线下的聚众形态,临时性、规模性、聚众性是会展活动的典型特征,而这种活动业态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风险来自于不可抗力的情况虽然占比很小,但不等于可以忽视,一旦产生带来的就是毁灭性的损失。
那么当务之急作为办展主体的会展企业应当做些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要主动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无论是参展商、展业观众、与会者还是其他客户资源。维护客户关系最好的方式不是简单地问候和喊“加油”,而是协助客户企业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真正站在客户立场上帮助客户渡过难关。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客户如果能顺利渡过疫情危机,也会更加坚定参展信心。这对于客户忠诚度的培养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会展项目的真正“重启”。
二是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源节流,寻找“备胎”以求生存。现在一部分会展企业业务单一,单纯办展办会。特殊时期,当主营业务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的损失已不可挽回,所以要积极决策拓展新业务,疫情虽然造成重大行业损失,但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机会,例如非接触合作,当前线上产业还具有巨大的产业空间。常言道“东方不亮西方亮”,无论是当前疫情防控期间还是将来疫情解除的时候,都会因社会公共危机而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会展企业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量力而行。作为权宜之计也好,作为新增业务也罢,疫情是把双刃剑,是危机也是商机,存活下来才是王道。
三是要磨练内功,增效不减员,做亲情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开工做业务,如果会展企业的项目的档期是在下半年,现在完全可以按照计划继续开展营销工作,即使是会展项目延期或被迫停办,也可以利用疫情的影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培训以及各项业务训练。企业负责人要有“人才是最终生产力”的管理理念,拥有了人才即使失败也可以东山再起,没有了人才支撑才是输得彻底。一些企业急于裁减员工以压缩开支,这是很不可取的。要知道企业可能是员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救命稻草,在疫情期间行业停摆,就业困难的情况下,这份工作就是员工的饭碗。虽然企业可能过得很艰难,但是在员工非主观辞职的情况下还是要留住员工,可以适当减低薪水,共渡难关,同甘共苦。这既是一份社会责任,也是一份企业担当和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不要孤立地去看待会展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而是要换一个视角,从宏观经济或内容产业的角度来思考变局和机会。当前一切还充满变数,首要做的依然是全力配合政府和各级部门全力“抗疫”,做好本职工作,剩下的交给时间,静待春风十里,陌上花开。
(作者:李中闯,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吉林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会展专业带头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会展业协会副会长,长春市会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