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雙方權利平等

2020-01-18
来源:香港商報

  金屏礎

  中美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基本上可以用「兩國各取其利」來概括。

  中美貿易協議,大量增加對美採購,允許美國獨資金融企業在中國開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財務公司。中國同時也對世界其他國家作出同樣的開放,這個策略中國在2017年已經制定了。中國的金融服務業會迅速升級,走向世界水平。這是中國結構轉型的黃金機會,能夠更好突破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樽頸地帶,也為中國進入美國的金融市場打開了大門。

  中國在協議中爭取了雙方平等的權利,美國要求中國開放的條款,中國也要求美國同樣作出開放。中國的金融業越是發展,籌集資金的門路越來越多,中國高科技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會走得更快,行得更遠。在談判中,美國強烈要求應該由美國派人檢查中國執行的機制,中國反提議:檢查機制是雙邊的,結果,美國作出了讓步,今後是通過雙邊的司長和局長定期磋商,共同作出決定。

  知識產權問題,中國的高科技發展迅速,中國對於科研和創新的投入金額遠遠超過歐洲和美洲;中國登記的專利,更是世界第一。因此,中國的利益是要保護知識產權,由於中美協議是雙向的,中國向美國保證不會侵犯美知識產權,美國也保證不會侵犯中國的知識產權。

  另外一方面,中國將會大量進口美國的天然氣和金屬礦砂產品,也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和水產品,提高中國的消費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因為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一萬美元,能夠消費美國的農產品,特別是美國牛肉、豬肉、禽鳥和龍蝦。

  時間換空間策略長遠

  中國兩年內付出2000億美元增購美國商品,但是雙方合共4800億美元出口商品的關稅戰並沒有停止。說明這僅僅是暫時停火,雙方都準備在第二階段繼續進行談判。這裏面有美國的利益關注所在,特朗普上台之後,大減直接稅,特別是公司利得稅。結果造成了財政赤字的增加,唯一的出路是要大加間接稅,特別是要提高關稅。特朗普不單止對中國提高關稅,對盟友歐盟、日本、韓國、拉丁美洲國家,也一樣提高關稅。2017年之前數年,每年關稅收入變動不大,穩定在350億美元上下水平。而大規模對華加徵關稅的2018年,關稅收入上升到497億美元;對華加徵關稅落地不到半年,就多收145億美元。中國讓步了,也贏得了產業升級大發展的長遠利益。

  總結來說,中國認識了中美解決矛盾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採取了長遠的策略,盡量爭取時間換取空間,這個空間包括兩個領域:中國企業對美國的出口會有所減少,減幅大約是15%,至少要取得一兩年的時間,中國可以向歐盟市場、東南亞市場、非洲市場、拉丁美洲市場增加出口,除了彌補美國市場的損失,還要有大約7%左右的增長。中國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要應對美國企業和美國的同盟國從中國撤退生產線的可能,盡量減少失業人口增加所引起的衝擊。如果有1年的時間,中國可以把這些勞動力經過重新訓練,轉移到技術較高的產業和旅遊消費行業,保持國內的穩定。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擁有巨大的優勢,特別是電子類的產品,美國提高關稅,實際上是由美國的消費者支付。

  美國保持25%的關稅,對中國的打擊實在不大。表面是讓步了,實質上是美國人民吃虧了,美國的企業賺錢減少了。特朗普在中美貿易協議的儀式上,作了長達35分鐘的講話,自吹自擂說自己的「勝利」,為競選連任大賣廣告,中國卻得到了向高端產業轉型的發展機會,得益更多。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