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貨櫃量連跌23月 直迫史上最長跌浪

2020-01-16
来源:香港商报

  

近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國際排名一路下跌。 資料圖片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智榮報道:貿易及物流是香港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在中美貿易摩擦及環球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下,進出口大受打擊,直接連累港口貨櫃吞吐量持續疲弱。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去年12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只有157.9萬個標準箱(TEU),按年跌5.7%,連跌23個月,直迫連跌25個月的最長跌浪紀錄。

  2019年本港全年港口貨櫃吞吐量累計1836.4萬個標準箱,按年跌6.3%,亦是繼2015年全年連跌12個月後,再次錄得全年下跌。值得留意,香港貨櫃吞吐量最長連跌紀錄是從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當時連續25個月下跌。現時本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疲弱情況,正迫近史上最長下跌周期。

  料今年低單位數跌幅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早前表示,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於2019年錄得頗大跌幅。由於去年的比較基數較低,他預期今年情況會較去年改善,跌幅有機會收窄至低單位數。

  現時市場情緒普遍轉趨樂觀,何立基稱,主要因不明朗因素逐漸減退,包括中美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以及美國把中國剔出匯率操縱國名單等。不過,他認為市場前景仍有隱憂,因為即使中美在首階段貿易協議談判取得進展,但預期兩國關係不會一直風平浪靜,摩擦也不會短時間結束,不排除未來再有其他紛爭出現。

  何立基又認為,除了貿易糾紛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包括以中國內地作為生產基地的廠商,將繼續加快向外轉移至其他地區,加上內地生產成本日漸提高,也是廠商重要考量。去年底他曾表示,本港貨運業持續疲弱,預計將有部分貨運公司結業,今年行業前景不太樂觀。

  香港港口地位逐漸落後

  中美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外界預期將有助本港航運業復蘇,但外電有分析認為,香港可能是中美貿易協議的輸家。《彭博》文章表示,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提高美國進口規模達2000億美元,消息人士指這個目標實行有困難但並非不可能,中國除了可選擇重新加大採購美國農產品及其他商品外,還可能考慮重塑貿易渠道,將目前經香港轉口到內地的美國貨品,改為直接進口內地。文章認為,這樣一來,香港的港口吞吐量或進一步被削弱。

  事實上,近年香港港口吞吐量在國際排名上逐步被內地港口超越。根據香港海運港口局資料,2018年世界貨櫃港口排名,上海蟬聯第一位寶座,其次為新加坡,寧波舟山排第三,香港則由下跌兩位至第七位,前十位內地城市佔六席。

  有分析認為,香港港口航運業跑輸內地,與地理位置、收費及外圍經濟因素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內地當局對港口有政策扶持,尤其是在擴充基建和整體海關配套、以及提升技術應用的部分。相反,香港港口發展主要由市場主導。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